视频里的大会辩论依然在进行当中,许莎又仔细听了听,尽是一些统计数据的交锋,感到一丝困意,便打开笔记本电脑,准备查收邮件,找点儿事情做。
大半天没收邮件,邮箱里多了二十几封未读。
她熟练地删掉广告邮件之后,盯着一封无标题邮件的发件人,愣了两秒。
丁奉为。
她脑海中浮现出一张斯文标致的脸,
丁奉为跟他一样,都是海洋市人,两人在中学同学七年,她考上燕华大学,他则留在海洋市本地的长海大学。
可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丁奉为竟然跟她选了同样的专业。
她对他并不反感,但也没有好感。
这些年,两人平时联系不多,逢年过节她回到海洋市参加同学聚会时,才跟他有些交流。
“有事发个短信或者qq信息不就好了么?什么年代了,还写电子邮件......”在许莎的观念当中,电子邮件的使用场景只剩下两个极端:
1注册各类账户和接受垃圾订阅邮件
2用于正儿八经的学校和学习相关事务
一般朋友之间联系,谁还发邮件啊?
许莎点开邮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个称呼。
这个对自己的称呼用的是英语的“dear Sha”。
她撇了撇嘴。
她记得钱钟书还是哪位文学大家曾经诙谐地说过,当时羞涩的人们想向心上人表露心意,却又怕对方感到唐突时,往往用外语或者英语来表达。
dear这个词,放在英语信件的称呼里,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礼仪,但翻译成汉语便成了“亲爱的”,这含义一下子就上档次了。
从中学到研究生,许莎并不乏追求者,各种套路也略知一二。
而丁奉为,似乎是对她有那么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