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创业不是请客吃饭(2 / 2)

中和之道 匪迦 1163 字 17天前

他连忙打圆场:“郭兴不是这个意思,我理解,当时只有我们两个人,所以过过瘾就好了,慢慢公司做大了,还是要谦卑一点。”

“对,对,我们以后就直呼其名。”郭兴看了苏悦一眼。

这一眼很好使。

苏悦果然没再生气,而是问道:“第一个项目做完了,接下来呢?”

郭兴和白穆面面相觑。

他们竟不知怎么回答这个眼神里充满期待的小姑娘。

自从上次“夜宵会议”之后,他们明确了以氢能源燃料电池电堆的膜电极为核心产品突破这个方向,白穆就很伤脑筋。

不光是因为他内心中并不认可郭兴这个决定,还因为市场实在是太小了。他们的直接客户就是各类氢燃料电池电堆的提供商,这些客户再把电堆提供给氢燃料电池集成商或者直接的终端使用者,比如氢能源汽车厂、造船厂和飞机制造商等。

全国有几家车企在搞氢能源呢?扳着指头都能数过来。

造船厂呢?更少。

飞机制造商呢?一家都没有。

而投入又不可避免地变大。

如果只是做一做燕华大学各类纵向或横向课题当中的外协,他们靠着目前这间60平米不到的办公室,靠着电脑和软件,就足以完成工作。

可要研发真正的膜电极产品,除去这些之外,还需要搭建产线、测试台和一系列配套工具,现有的办公条件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势必要继续招人,扩大团队。

如果说这些主要是白穆在操心的话,郭兴则继续在跟导师张恒一保持着联系,也得到了一些积极的反馈。

“虽然你在上次那个新能源项目的验收会上表现得让我有点汗颜,但你们出的东西还是很扎实的,后续我们可以继续合作。”张恒一说。

可这个毕竟还是属于饥一顿、饱一顿,没法长远。

他们俩都挺急,可一直都试图避免在苏悦在场的时候去谈论这个话题。

没想到,苏悦就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小孩一样,直接问了出来。

还是白穆反应更快,他笃定地回答道:“我们现在可是两条腿走路呢。一边呢,郭兴正在与燕华大学谈新的合作课题和项目,有了上次的成功合作,他们还是很认可我们的;另一边呢,我在积极规划我们的产品开发。”

苏悦听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郭兴,仿佛在问:“真的吗?”

郭兴连忙点头:“没错。”

“规划产品开发......这个很烧钱吧?”苏悦认真地问道:“我之前的企业要上一条新产线,都得论证很久,既要场地、设备,还要招人......”

说得真是一点都没错!

白穆心中暗自苦笑。

不过,他耐心地安慰苏悦:“是的,投入会比较大,但产品一旦出来,而且推向市场,获得销量之后,收入就会逐渐把投入成本覆盖,再往后,新增加的收入——或者叫边际收益,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不靠产品,而是像现在这样只做外协项目,那就是咨询业务,这样的边际收益会很低,因为我们就像施工队一样,有多少人,就只能干多少活。”

苏悦点了点头:“我明白。不过,干产品投入会很大吧?我们账上的钱够吗?”

这个苏悦,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不过,白穆又觉得她很有悟性,创业不去思考这些问题,怎么行呢?

毕竟,创业不是请客吃饭。

“我有一些想法。”刚才一直没说话的郭兴开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