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天地广袤无垠,在无尽的岁月悠悠之下,有数之不尽的人类,在大地之上耕田织布,生生不息。
在人类之中,却有一些能够移山倒海、上天入地、翻云覆雨的特殊存在,这些人或是通过自身修行,或是通过获取其他生灵之力,亦或是血脉传承等等各种方式,得到了种种强大的力量,成为了凌驾在所有生灵之上的大能存在。
他们之间,有着迥乎不同的,数不胜数的各种神通能力,具有的伟力大小,有天差地别之分,更有着修仙者、修真者、非凡者,神仙妖魔等等各种各样的名号,他们之间的不同,仿佛天渊之别,不一而足。
但即便他们有再多的不同,他们也会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身具“灵根”。
只有身具灵根之人,才能循道修炼,即便是所谓的血脉传承之道,也必须具有灵根,才能传承血脉的非凡力量,更不用说类似服食仙丸之类的修行,也必须具有灵根,才能承受住磅礴的伟力。
对修仙者来说,灵根是如此重要,但它又是如此的稀少罕见,可谓是沧海一粟,在这方天地数之不尽的人类中,仅仅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拥有灵根。
而且一个人是不是身具灵根,完全是天生随便出现的,拥有灵根之人的出现,往往无迹可寻、无规可守,而且不会有智慧愚笨、美貌丑陋、高矮胖瘦的区别,更加不会有有贫富贵贱的分别。
兴许墙角边的残废乞儿、勾栏中的丑陋卖笑人、乡间愚笨的痴儿等等下贱之人,就身具灵根,而高居庙堂之上的朱紫,倾倒人间的绝色,智冠天下的智者,富可敌国的富翁却没有灵根。
而唯一能够让人稍微分辨的线索,就是身具灵根之人,大多身体健康,但世上健康之人多如繁星,若以此寻人,多半还是水中捞月。
上古时,修仙者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天降灵根”,意思就是灵根的出现,乃是天意,无迹可寻、无规可守,至于在哪里出现,在谁身上出现,那全凭天意。
即便是修仙者们,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后裔就一定具有灵根,所以为了自家传承,就想尽了各种办法,去找到身具灵根之人,来传承自己的衣钵。
那时,甚至有专门寻找具有灵根之人的修仙者存在。
但漫漫人海之中,寻找身具灵根之人,那可是堪称大海捞针一般的苦差。
久而久之,就有修仙者专门探寻起灵根的奥秘来,企图找到“天降灵根”的出现规律。
但漫长的岁月过去,所有探寻灵根的修仙者,都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天降灵根”之事,根本无规律可寻。
于是,绝大多数修仙者们,就不再关注“天降灵根”的出现问题,转而去探寻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如何寻找身具灵根之人的问题去了。
但也有锲而不舍的修仙者,要继续研探追寻“天降灵根”的出现规律。
这些修仙者中的一部分人,还因为对“天降灵根”等问题研探的共同兴趣,进而相互结识在一起,进行交流论道。
后来,这些修仙者们还结成了一个名叫“道根堂”的文社,专门组织对灵根感兴趣的修仙者,继续对灵根进行研探。
经过漫长的岁月流逝,随着这个“道根堂”对灵根的了解,逐步加深,居然还创造出了一些针对特殊灵根之人的特殊功法,一些特殊灵根的修仙者修炼之后,往往会有奇异莫测的威能。
“道根堂”也因麾下拥有众多的特殊灵根的修仙者,修炼了威力强大的特殊功法,进而拥有了傲视群雄的强大战斗力,最后竟渐渐地演变成了,一个势力不小的大门派。
但这个时候,“道根堂”的绝大多高层,都被争夺更多利益所吸引,整个门派从上到下,都渐渐地失去了,对灵根继续深入探究的兴趣。
整个“道根堂”竟然仅剩寥寥几人,在继续对“灵根”进行研探,这当中,就有一个唤做“天根老人”的修仙者最为坚定。
这天根老人出身平寒人家,幼年时一家人苟延残活,后来偶然间,遇到专门寻找身具灵根者的修仙者,发现天根老人具有灵根,于是就把天根老人从家中带走,再送到了一家修仙门派修炼,再从修仙门派处领取奖赏。
等天根老人修炼有成,下山寻找家人时,发现家人已经纷纷逝去,就连自己最疼爱的小妹也已经风烛残年,天根老人对此悲伤不已,想提携一下家人们留下的后代,但却发现一大家子几近二十来口人,竟然一个具有灵根的人都没有。
如果一般的修仙者,遇到这种事情,最多感慨几声“天意弄人”,再给些银两购买田地,或是教授一门武功传家,性格好点的,还会给上一些救命的仙家物品,但也就如此罢了,不会再多牵挂在心了。
但这天根老人却是不同,他却是个胸怀天下,自有大格局的人物,在经历着自己与家人阴阳两隔的悲伤中,他却是想到了天下之人,还会有多少与自己一般的人,要经历天人永隔的悲痛?
结果他先思后想之后,把这一切都归咎到了“天降灵根”的不公之上,他进而又想到了,假使这天下,人人都有灵根,人人都可修仙,延年益寿,那么普天下的人,是不是就不用,再遭受生离死别的痛苦了!?
这时候,因为天根老人在门派之中修行,却已是知晓“天降灵根”的不可预测,但这没有拦住天根老人,他当时就发下宏愿,要找到人体内生成灵根的秘密,要找到让没有灵根之人拥有灵根的方法,要让天下的人都能拥有灵根。
在天根老人发宏愿后,就开始了自己探研灵根的历程,但他所在的修仙门派,算不得大门派,也没有多余的资源,去支持他完成自己的探索研究。
于是,天根老人只能想方设法的去寻找各种资源,为此,他几乎游历所在的大陆,甚至还去别的一两块大陆游历。
后来,天根老人从其他大陆的修仙者口中,得知了“道根堂”这个对灵根颇有研究造诣的大门派之后,又历经各种磨难,终于退出了原来所在的修仙门派,拜入了“道根堂”内,等他在“道根堂”中学有所成之后,又将自己的原来名号改为“天根”,以示自己不忘初衷的本愿。
而现下,落入石珪手中的这篇《悟真采气炼己筑根丹要》,正是天根老人所着。
……………………………………
石珪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这个年代,距天根老人写成这篇《悟真采气炼己筑根丹要》,已经过去了多少年?
但仅凭这篇《悟真采气炼己筑根丹要》背后那些密密麻麻的各种添加之物,就可以想象,这篇《悟真采气炼己筑根丹要》已经经历过了多少人的持有,才形成这么一部《邪魔典》。
而这当中所经历的时间,也许可能是七八千年,也可能是上万年之久,或许更为久远也说不定。
石珪没有修仙界的时间概念,也只能从天水门沧潮子所处年代的感觉,自由发挥想象一下罢了。
这可是千年,万年的时光啊!!!
石珪在摇曳的灯光下,不禁悠然的畅想到,像天根老人这样惊才绝艳的修士,留下了自己一生所学的精华,穿越悠长的时光,自己依然能体会到他那深邃倔强的思想。
石珪一边感叹着,一边抓起勤务兵丁送来的烙饼,卷起一块肥腻的肉块,再塞上一段葱,咔滋咔滋的啃了起来。
太过频繁的动脑子思索,让石珪饿的特别快,但脑子里全是《悟真采气炼己筑根丹要》里的东西,翻来搅去的,却又让他嘴里的香甜卷饼,也味如嚼蜡。
在石珪自己看来,这篇《悟真采气炼己筑根丹要》大约分为四个部分。
最开始的这一部分,主要是大概性的说了一下,天根老人的过往,以及他为什么要着这部《悟真采气炼己筑根丹要》的由来。
这部分内容,对石珪来说,作用并不大,这些事情已经太过久远,最多只能当做逸闻趣事,来了解一番,也算是增加一些修仙界的历史常识。
这第二部分,则是主要讲了一些“灵根”的基础知识,前面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在讲天根老人对“灵根”的认识,后面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在讲述世上各种已知灵根的分类,以及灵根的各种各样的相关知识。
这部分内容,对石珪这样一个白丁散修而言,就很重要了,最起码,这部分的内容,用极其简单明了的语言,把灵根的基本知识讲透了。
就比如说,在前面三分之一的篇幅里,天根老人就认为所谓“灵根”,应该是一种特质,这种特质绝不是类似五脏六腑,或是筋脉之类,有形体的东西。
他在文里直接引用了“道根堂”的一个研究结果。
原来,“道根堂”曾经处死了上百个具有严重恶行的修仙者,然后再在他们的尸身内寻找灵根,企图看看灵根的形状、形态是个什么样。
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没有寻找到具有物体形态的灵根。
因此,“道根堂”就有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天根老人为代表的一派,他们认为灵根可能就不具有具体形态,而是天生的一种特质。
这种特质,可以让具有灵根者,感受到灵气的存在,进而可以通过功法之类的特殊方法,让这种特质可以吸收灵气。
这样不仅可以滋养身体,还可以在功法的淬炼之下,把灵气转化为另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那就是修仙者体内的灵力。
天根老人甚至还提到,随着进一步修炼功法,不断地吸收灵气,淬炼灵力之后,还可以把灵力转化为法力。
法力!!?这是一个石珪从没有接触过的修仙概念。
石珪当时看到这里,就在脑海中回想了一遍《太一生水妙化真经?练气篇》,好像没有相关的概念出现,接着他又忍不住回想了一下《青叶经》,好像也没有法力的字眼出现。
也许是时间过去太久远,现在已经没有了法力的概念?又或是自己手里的修炼功法层次太低,还够不到接触法力的概念?
但得益于用语简单明了,石珪结合着天根老人上下文之间的意思来猜测,这“法力”也许也和灵力一样,是修仙者通过修炼掌握的力量,看样子应该比灵力更为高级,或是更为强大!?
当然仅凭一个概念,作为修仙白丁的石珪,也没有勉强自己,现在就一定要弄明白“法力”背后的涵义,他只是默默地把法力这个概念,牢牢的记在了心里,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去研究。
至于灵根的另外一种观点解释,天根老人并没有进行详细介绍,只是浅显的记了几笔,说另一派的人大多认为,灵根是有形之物,但人死之后,灵根就会消散。
就石珪而言,这种对“灵根”的本质解释的分歧,并不值得关注,一来是他的修仙知识太过贫乏,这种分歧的背后意义对他来说,太过遥远。二来是这种修仙认识上的分歧,一般来说,只对修仙大门派或是大世家的嫡传弟子们有所影响,但对他这种野生的散修而言,这种分歧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石珪也就不太在意这种解释的分歧,直接就以天根老人的观点为准,来理解“灵根”的涵义。
在第二部分后面三分之二的篇幅里,天根老人则是详细阐述了这世间的多种多样灵根形态。
这部分内容,对石珪来说,算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他看的最仔细的部分。
当然,石珪所不知道的是,这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是属于常识性的修仙知识,天根老人之所以将常识性的东西记载在此,倒也不是为了给后来者讲解常识性的内容,而是为了通过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引出他一些独特观点。
以往有修仙者得手这部《邪魔典》,往往是根本不重视天根老人留在这个部分的记载,大多数都是匆匆一瞥之下,就略过去了。
而这些常识性的修仙知识,却是现如今石珪最缺乏的东西,这倒是便宜了石珪。
根据天根老人所述,这世间的灵根,在不同的修仙者之处,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有的修仙者把灵根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灵根,在此之外,还有风、雷、冰等特殊灵根存在;有的则是把灵根分为风、火、地、水四种基本灵根,此外还有暗黑、光明、生命等特殊灵根;有的则把灵根,视为二十几种不同非凡途径的引子,分别对应不同的特殊功法;有的认为灵根是不同等级的资质,分为高中低几等,对应不同的职能,例如高级法师、低级斗士之类;有的则把灵根视作体内天地的根基,有诸如天空、大地、高山、海洋等类别;也有认为大道至简,灵根不需分类,就是从道而一;等等各种各样的分类之法。
但这世间,还是以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灵根分类之法为主流正统,“道根堂”作为研究灵根最多的门派,就认为世间的各种灵根分类之法,相比较而言,只有五行灵根分类之法,才能最能贴切的体现灵根之本,而且覆盖灵根的种类最全。
所以,天根老人对灵根的分类,也完全采用了“道根堂”的正统惯例,以五行灵根分类之法为根本,但他却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算是大大的延展了,五行灵根分类之法的内容。
按照“道根堂”所持的正统五行灵根分类之法,这世间的灵根,都具有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属性,并且一根“灵根”,基本只具有一种基本属性。
在绝大部分的具有灵根之人的体内,往往有多根“灵根”存在,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只有一根“灵根”。
原本,石珪看到此处时,曾想当然的以为,灵根多的人肯定比较厉害,因为用常识想想就知道,比别人多一根灵根,就比别人多一个吸收灵气的渠道。
然而让石珪诧异的是,书中却是明明白白的记载了,灵根越少,资质越好,灵根越多,资质越差。
至于为何如此,天根老人倒也没有顺着“道根堂”的道理,详细解释清楚,而是含含糊糊的提了几笔,就跳过此事。石珪无奈之下,只好又再次按下自己的疑问,待以后再找寻答案。
但此后,天根老人就从灵根是“体内特质”这个基础出发,仔细的讲解了他的认识。
例如,他认为世间的灵根,根本不是“一根根”的有形之物,而是在身体里的特质,这种特质都有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属性,但是这五种属性在灵根这个特质当中,并不均衡。
有的人身体里的特质,仅仅只有一种属性,而有的人身体里的特质,五种属性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