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集市(二)(1 / 2)

守在书摊后的是个瘦弱的年轻男子,他看见一个魁梧大汉带着一个高壮的汉子,还有个瘦弱些的人,大步流星的就朝自己摊位走来,面上不免有些紧张。

他本是个书香世家的子弟,但家道中落,家中早就揭不开锅了,家中除了祖辈留下的一些书外,其他的东西都已经变卖干净,前几次过兵,他也曾带着书来换些吃食,但是,那些兵丁却根本没人愿意换书回去。

所以,这次当他看见三个邋里邋遢的兵丁,往自己的摊位走来,心中对这些兵丁来找茬的担心,胜于这些人来换书的兴奋,所以,心中不免紧张起来。

只见当头的那大汉,二话不说,伸手就抓起一本搁在上面的诗集,翻看起来,哗哗的翻书声,表明这大汉根本就没有仔细看这本诗集。

他在紧张之余,不免还在心中哀嚎了一句,这可是陈国诗中圣手的牡丹集,修辞华美,辞藻富丽,如今在这糙汉手中乱翻一气,可谓是明珠暗投了。

石珪可没空理会书摊主人的小情绪,他快速的翻看了一遍手中的诗集,没有什么可以用的,于是就随手丢在了一边,另外再拿起一本翻看。这是本散文集,石珪大致翻看了一遍,还是没有什么用,也只得丢在一边,再拿一本。

就这周而复始的,翻看了一大半的书籍,只是这些放在上面的书籍,要不就是名家诗集,要不就是着名散文集,还有几本名士书信集之类的。石珪不免有些泄气,他抬起头,冲着那书摊主人,问道:“你这有道书没有?”

那书摊主人正在腹诽石珪牛嚼牡丹,不通风雅,忽然间听到石珪这样一问,不由得愣了一下,下意识的张口说道:“有是有,不过那些杂书……。”

不料,石珪听见真有道书,眼睛一亮,赶忙打断那主人的话,急切的说道:“赶紧拿来给我。”

那书摊主人像是被石珪的急切模样,给吓了一跳,怔楞了一瞬之后,才赶紧把书摊上的一堆书推到,从最下面翻出了一本书,递给石珪。

石珪大喜,接过一看,书上题着几个清瘦永隽的大字《辰华居士注戊南本经新解》,这的确是本道书,不过是本名士注解的道书。

石珪一翻开书,整整齐齐的楷书字体隽秀异常,让人一看,就觉得,是本不可多得的名家字帖,看样子,这书摊主人的祖上,是把这本书,当做书法字帖来收藏了。

石珪接过书来,正在翻书的时候,身边的包大力,忽然好奇的问道:“石老大,你要道书干嘛?”

“嗯!这几天我心火旺,看看道书,祛祛心火。“石珪头也不抬的,嘴里半真半假回道。

包大力撇了撇嘴,轻佻的说道:“嗨,这书能去什么火,还不如刚才路口的那些……。”

话还没说完,站在一旁的唐震,虽然也是一脸的赞同,但他还是有眼力劲的,于是伸手拉了一下包大力的衣袖,企图拉住他往外不停的冒浑话。

“闭嘴,你这满脑子就知道吃的夯货!”石珪头也不抬的呵斥到,手中还在不停的翻这书页,显然他没有在意包大力的“浑话”冒犯,只是嫌包大力呱噪而已。

见石珪训斥自己,包大力也不恼,嘿嘿嘿的傻笑了几声,就站在一旁不出气了。

石珪没空理会这夯货,自顾自的闷着头看了几页之后,心生不耐,他又再快速翻了翻道书后面的内容,然后把书合起,拿在手中。

他看到这本道书中,只有那么一两个字词,与传功玉简中的功法字词相同,其他的都不相同,他自己估摸着,这本道书应该没有什么用。

他心中不免有些失望,正想问问那书摊主人,还有没有其他道书的时候,却忽然瞥见刚才被推倒的书籍中,有一本怪模怪样的书。

那本书足足有两掌宽的厚度,装订的麻线都比一般书籍的要粗一些,封面是一张韧劲十足的牛皮纸,整本书远远看起来,就像一块厚实的青石砖。

石珪没有见过这样厚实的书本,一时有些好奇,把手中的道书,丢回书摊,便伸手把那本书拎了起来,只见封面上是端端正正的写着《庆安说文解字集》几个大字。

庆安两字,他倒是知道是年号,距现在的丰亨年间不远,满打满算也才二十五年左右,但说文解字集是什么,这倒是让他有点疑惑。

毕竟石珪老爹送他去念书的那两年,也就是求个识字,能看懂公文就行了。正经的书,除了夫子手里当做教材的几本启蒙书外,他还真没有看过多少。

“咦?”

这时,唐震正在一旁,关注石珪举动,他看见石珪疑惑的盯着手中的书,于是就悄悄的从旁伸头一看,当看到石珪手中的书时,他口中却是不由自主的发出了声响。

石珪扭头看向唐震,扬了扬手中的厚书本,问道:“怎么?小唐你晓得这本书?这书是用来做什么的?”

那书摊主人本来想要插话,但见唐震也是匪气横生之人,便踌躇了一会,把刚刚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唐震笑了一下,说道:“队正,我以前在家读书的时候,跟这种书到是很有缘,那时家里请的先生,懒得指点我和弟弟认生僻字,就送了我们本这种书,都让我们自己去查。这种书很少见,没想到这里也还能见到,还真是怀念呢!”

石珪一听,倒来了兴趣,顺手就翻开了手中书本,开头就是一篇索字的索引,唐震在一旁,也及时出声指点,告诉他这种书的索引该如何使用。

石珪一看那索引上,除了自己认识的常用字外,绝大部分都是些生僻字。其中很多字,就跟现在刻在自己脑袋里的那些功法上面,所用的生僻字一模一样。

他心中一喜,赶忙请唐震教他,随便查一个生僻字试试,唐震也不含糊,当即就帮他查了一个生僻字。

等翻到那个字所在的条目,只见条目中,不但列出这个生僻字的字形,还用相近发音的字,标注了这个字的读音,后面还有解释这个字的本义,甚至还用心的考究了这个字的由来。

石珪看见如此详备的字词解释,心中不由狂喜起来,这本书对他这个生僻字大户来说,真可谓是及时雨,对理解他脑袋里的各种生僻字的词义更有帮助。

以往他不知道那些生僻字是什么意思,自然无法理解功法文字的意思,甚至功法在说什么,他都不知道。

现在只要有这本书,即便不能完全弄懂功法的全部意义,但只要根据《庆安说文解字集》中给出的字义,连蒙带猜的话,最起码也能弄懂些许意思,不至于当个睁眼瞎。

石珪当即问那书摊主人:“你这本书,要这么个换法?”

那书摊主人脸上浮出一抹喜色,赶忙说道:“这位老总,这本书乃是小人祖上珍藏之物,本是国朝钦定的最全版本,也是静心居士精心修订的,您看这上面还有静心居士的签印,……。”

“行了,别说那么多废话!”石珪不耐的打断了书摊主人的夸耀,直接问道:“你到底要怎么个换法?爽快点!”

那书摊主人闻言,只好收住了话头,怯生生的伸出两个指头,说道:“两张硬烙饼。”

“多少?”一旁的包大力,立马跳了起来,嘴中骂骂咧咧的说道:“刚才街口的娘们,也只敢要一个馒头,你一本烂书竟然敢要两张硬烙饼!?”

原来这硬烙饼,是一种干粮,素来以耐吃易储藏着称,通常用死面疙瘩烤制,一张硬烙饼,有单手盾大小,中间开孔,可以用绳子穿起来。

寻常商旅就会背上一叠这样的硬烙饼,走南闯北,长时间靠这饼子维生。这东西容易制作,容易储藏,吃的时候,用小刀之类的东西敲下一块来,泡着热水就能吃,能管饱一天,因此,也常被用作军粮。

原本这东西便宜的不行,但是对现在的句陵来说,这东西可以算作是硬通货,可比只能啃几天的馒头金贵的多。

石珪没说话,只是默默的看着那书摊主人,那书摊主人被看得有些发憷,嗫嚅着说道:“老总,这书真的是整个陈国最全最好的,当年要一两黄金,才能买到的珍本。”

“一张硬烙饼,还要加上几本添头,你愿意换就换,不愿意就算了。”石珪缓缓的开了口,然后,把那本厚厚的《庆安说文解字集》放了回去。

那书摊主人犹豫再三,又看了看石珪三人,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道:“这位老总,就换与你,只是这添头,只能给一本。”

“五本!”石珪叫了一个价。

“两本!可不能再多了。”那书摊主人涨红了脸,不甘的再次还价。

“四本!”石珪把那本《庆安说文解字集》,又重新拿在了手上,随口让了一步。

“三本,除了字画诗集以外的,再让你挑三本。”那书摊主人几乎是咬着牙齿,还了一个价。

“成交。”石珪答应了,然后用手开始扒拉起其他书籍,随口吩咐道:“大力,给他一张硬烙饼。”

“好的,石老大!”包大力闻言后,把肩上背着的包袱放了下来,打开包袱,从中抽出了一张硬烙饼,递给那书摊主人。

那书摊主人赶忙接过硬烙饼,先是闻了闻味道,又用手敲了敲,然后用手从边缘上使劲扒下一小点碎屑,放进嘴里尝了尝,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包大力见那书摊主人只顾着查验那张硬烙饼,反而对自己的书不管不顾,任由石珪乱翻乱捡,于是脸上带着一股不屑,讽道:“这硬烙饼,可是我家石老大监制的,用足了面粉,烤的铁实,放上个三五年都不会坏,够你吃上好久了。”

那书摊主人听出了包大力的言外之意,瞬时就涨红了脸,但也不分辨,赶忙拿出一个包袱皮,把硬烙饼严严实实的包了起来,然后扒开另一个书堆,把饼子就埋在了书堆里。

包大力疑惑的看着那书摊主人的行为。旁边的唐震,兀自叹了一口气,像是感慨,又像是解释的说道:“他这是怕别人来抢他的吃食,想当年,我在平苍县,为了藏食物,也是无所不用,他这已经是算文雅的了。”

石珪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听见,然后抖着一本书递给了唐震,说道:“小唐,这本书是用来干什么的?”

唐震接过书一看,就笑呵呵说道:“队正,这书是本注解集,就是其他人,把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心得写下来后,形成的文章。”

那书摊主人见石珪仍有些懵懂,就大着胆子接话,先向着唐震夸道:“这位老总,真是好见识啊!一般人都不知道这种文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