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顺其自然(2 / 2)

于是,当石珪突破到引气入体之后,体内自生灵力,就想当然的,企图只用体内的微弱灵力,输入到玉简里,就能再次《太一生水妙化真经》。

他这种只用灵力输入,而不会用灵力引导神识的做法,想要真正查看到玉简,无异于是缘木求鱼,竹篮打水。

然而,这种观看玉简的动作,对修仙界里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常识。

哪怕刚刚引气入体的孩童,因为有师傅的教导,也懂得要查看玉简,只需要用微弱的灵力裹起自己的神识,进入玉简就能做到。

在最特殊的情况下,即便只有一丝灵力的虚弱者,也可以将玉简贴在自己脑门上,用那一丝灵力带动神识,就可以做到观看玉简内容。

但就是这样的修仙界常识,却成了石珪无法解决的大问题,以至于他自己深深的怀疑了自己的修炼之路。如果长此下去,恐怕石珪的修炼,将毫无寸进。

但好在石珪还算个较为豁达的人,心胸也比较开阔,加上年岁也大,见过的事情也多,为人处世之道算是成熟了。

所以,能抛开些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专注于自己能做好的事,这才让他逃过一劫。

而用神识查看玉简,这种看起来很简单的小事,也到很久之后,他才无意中破解这个问题。

但所谓福祸相依,正因为石珪无法观看玉简,反而通过观看壮美河山,明了了得失之间的感悟,让石珪一门心思的踏踏实实修炼,把自己的根基打得相当牢实,为以后他自己的修炼之路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也算一个意外的收获了。

至于,石珪那些诸如“怀疑自己在漓龙江边修炼,是不是突破了引气入体境界”的问题,如果说给修仙界的人听,只会让人直接笑死。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石珪根本不知道灵气这东西!

在修仙界中,引气入体只是一个练气期前的阶段,整个引气入体阶段,还有随后的练气期阶段,都需要吐纳灵气,来修炼壮大体内的灵力,灵气越足,越容易快速壮大自己体内的灵力,反之亦然。

而灵气,顾名思义是大千世界中具有灵力灵性的气体,凡人吸了,最多会身体康健,但对修仙者来说,可就妙用多多了。

灵气虽说在大千世界当中并不罕见,但多在名山大川之中,凡人集聚之处倒是很少有。

而石珪根本不知道,引气入体的修炼,需要在灵力充沛之地,才能有很快的效果。

石珪在人多嘈杂的市井之地修炼,能够修炼出那么一丝丝若有若无的灵力,都算他足够努力了,而且还要算上顶级功法的加成了。

漓龙江虽然算不上特别有名的大江,但好歹水脉之中还是有些灵力的,比平苍县城那种人多嘈杂之地,还是要好上太多太多了。

正所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江洋。在红日东升之时,漓龙江水气蒸腾,那正是漓龙江一天之中,灵力最足的时候。

当石珪在崖顶观看日出,心有所触,就地开始吸入灵气修炼,成效不知道超过在家里修炼多少倍,厚积薄发之下,一举冲破关隘,进入了引气入体阶段。

至此以后,石珪不仅可以通过嘴巴吸入灵气,还能通过百会穴引来灵气入体,双管齐下修炼,提高修炼的速度。

当然,要等在灵气充足之处,才有这可能,要是还窝在自家宅院里修炼,那就是蜗牛爬树,慢的要命。

至于石珪体内的灵力又再次若隐若现,那是因为他自己不明情况,瞎胡搞造成的。

修仙界的人都知道,一个修仙者体内的灵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完全使干用尽,这样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轻则伤身,重则跌落境界,更为严重的是,还可能死去。一个修仙者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这样涸泽而渔的。

但石珪完全不知道这样的事情,突破进阶后,根本没有巩固一下境界,温养一下灵力,就为了看一下玉简,直接不停地消耗着,本来就不多的灵力,最后让辛辛苦苦修炼出来的灵力枯竭了。

不幸中的万幸,在于石珪境界低,在破境界之后,过度使用灵力,心中杂念纷呈,也只是让人身心疲惫。

他自以为是自己起得过早,自己想法太多导致的,自己跑去睡了一觉,让心身放松,这才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甚至因为补练了锻体功法,还让自己身心恢复了不少,这才又有了“因观景了悟得失境界”的机缘。

这样的结果,也只能说,石珪还是有些福缘在身上的,跌跌撞撞的凑了个懵懂大吉利。

然而这一切,现在的石珪,根本不知道,他只是盘腿坐着,笑看世间风景,体味着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的妙韵。

……

“石捕头!……石捕头……石捕头!”

石珪回过神来,扭头一看,原来是杨家的管事,在远处不停的招呼着自己。

石珪再抬头看看天空,太阳已经升的老高,看来快要到中午了。

石珪慢悠悠的从地上爬起,上下摸了摸自己所带的东西,确认了一下没有遗漏,这才施施然的向杨家管事走去。

等跟着杨家管事,到了集合地,就看见杨家众人,个个面带倦容,想来,必然是杨家出殡的各种规矩,把众人折磨惨了。

于是,石珪跟着归心似箭的杨家车队,一溜烟的往西城门赶去。

一路上,石珪暗自想到:这漓龙江畔,宝华山崖顶,果然是个修炼的好地方,只可惜出入城门不方便,以后要找个再来的机会,也会很少了。

正当石珪有些惆怅的时候,突然看见前方不远处,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掩盖住的西城门,心里却抑制不住的,浮起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石珪自己就是西城门的管片捕头,这西城门的进出,就是他自己在负责管理。

如果自己因私事,私自偷偷出入西城门,会是手拿把攥的方便,而且能做的天衣无缝,让人毫无察觉。

如果真能做到自由出入西城门,那自己的修炼的快捷之道,不就有了着落?从此以后,可以每日都在在漓龙江边的好地方,继续修炼了,这才是最根本的好处,看来自己的修炼之路,意外的找到了一个小捷径啊!

想到这里,石珪被自己的大胆想法,搞得心砰砰直跳,不由自主的在脑海里反复推敲合理性来。至于如何瞒过守城的衙役壮丁,如何与程金环沟通,一时间倒成了细末枝节。

宝华山到西城门也不过四五里地,杨家的车队走了一小会,就到了西城门,石珪亲自带着杨家的管事去出面疏通进城的事宜。

西城门的守门衙役和壮丁,看见石珪这个管片的捕头,纷纷围上前来奉承。

石珪一边笑盈盈的打着招呼,一边让杨家的管事,给西城门的诸位衙役壮丁发了些利是,甚至不在今日当值的人,也给预留一份,好处均沾么!

况且以后,自己说不得也要这些人,对自己出入西城门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权当收买人心了。

一时间,西城门的诸位衙役壮丁,都说石捕头仗义,杨家仁义。

石珪一面心安理得的接受滚滚而来的奉承,一面笑骂着让人赶紧放行杨家车队。

当值的衙役得了好处,也不耽搁,随即安排了人,去领着杨家的车队,优先进了西城门。

石珪见杨家车队进了城,这才与西城门的衙役壮丁们道了声别,就跟着杨家的车队,晃悠悠的往城里去了。

杨家的带头管事很是会做人,进了城后,出言挽留石珪到府上用饭,等石珪再三推脱之后,这才让杨家的一辆车,专门把石珪送到衙门。

石珪下了车,就让杨家的车回去了,自己则转身,进了衙门,去捕房里,寻了当值的人,把今天的差事交了差,这才又晃晃悠悠的出了衙门。

石珪站在县衙门口,一看日头,踌躇了一番之后,这才抬脚就往明诚酒楼走去,心里却暗道,希望能在饭点前,捞到张空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