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气愤的原因是现在外面到处传唱常威那句话:“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而他前脚刚宣布与匈奴和亲,后脚就冒出这话来,这不是赤裸裸的打脸吗?
现在外面流言四起,说他刘邦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之前除异姓王那么利索,都是靠使阴招来的,而堂堂正正和匈奴人决战,却被匈奴人打得奶奶都不认得,现在当起龟孙子,给匈奴送女人又送钱,卑躬屈膝,丧权辱国。
听到这风言风语后,刘邦勃然大怒,当即就要派人彻查,非要把那些躲在暗处的小人都抓出来碎尸万段。
然并卵,被抓的人全是死士,一看逃不掉就直接服毒自尽,一个活口都没留下,事态反而愈演愈烈,不少百姓、士子聚集在宫门之前请愿,要求取消与匈奴的和亲之事。
这可让刘邦骑虎难下了,不取消和亲,民愤难平,但取消和亲,匈奴那边就不好交代了,没准又要再度兴起大战。
先不说打不打得过,就算打赢了,那也是耗费国力,而且还会影响自己率先铲除异姓王的大计。
时间久了,等异姓王地盘稳固,成尾大不掉之势,到时想除掉他们就难了。
本来刘邦还打算祸水东引,说这一切都是项羽的阴谋,因为这句话最早就是出现在泉州生产出来的纸张之上。
可他刘邦一个人都没抓到,不但没证据,而且和项羽决裂,还会影响到他日后对项羽的剿灭,为了日后的大计,刘邦不得不吃下这个哑巴亏了,谁叫项羽才是他的心腹大患呢。
由于张良早早隐退,刘邦身边只有陈平这个谋士,不得已之下,刘邦只能把陈平叫过来问计了。
陈平一听刘邦相召,就猜到是什么事了,毕竟和亲之事外面闹得沸沸扬扬,他不聋不瞎,怎么可能不知道。
这事虽是麻烦,但他心中早有定计,于是跟着侍者前去一趟。
果不其然,刘邦一见他到来,就火急火燎地问道:“爱卿,和亲之事你说咋办好?取消还是不取消好?”
陈平装作一副为难的样子,沉吟良久,才慢慢说道:“陛下,你觉得民愤危害大,还是匈奴人危害大?”
“当然是民愤,但匈奴那边不解决好,也会直接影响国策。”刘邦隐晦道。
“两害相权取其轻,民愤不平,则国不稳。至于匈奴之事,只能徐徐图之了。”
陈平看到刘邦还在纠结,于是继续说道:“其实陛下可以借匈奴南侵的名义,逼迫诸王出兵,以此来削弱各国的实力。
加上代、赵两地本为一体,与匈奴也有深仇大恨,届时匈奴大军南侵,大王完全可以强征赵国士卒出战,无论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自己的家园,赵国都不能置身事外。
何况,赵王张敖生性懦弱,但其臣子多是其父张耳门客,生性暴烈,只要陛下故意欺辱赵王,赵国臣子必不能忍,到时只要他们有什么出格举动,陛下可一战而定之。
刘邦听后,眼睛大亮,击掌赞道:“妙啊。”
陈平这办法就是借刀杀人,尤其是赵国,基本就是被摁在地上狂抽血了。
没办法,柿子挑软的捏,谁叫张敖就是个纨绔子弟,哪有父辈打江山时的狠劲和血性。
他不反抗还好,一旦反抗,刘邦的大军可不是吃素的,到时绝对会教他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