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头税(2 / 2)

狗在楚营 醉青锋 1136 字 17天前

于是,秦始皇决定,要建驰道,改善交通状况,修建高速公路。

在那之前原来六国自己境内也都有自己的道路。但是宽窄不一,这也是各国为了自己的国防安全考虑所致。这样可以防止别的国家的车队进入。所以秦始皇下令把秦国和六国境内原有的旧道连接起来,加以扩建,改名为驰道。

并规定每条驰道宽50步,全都一样,还规定车距六尺。也就是车的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是六尺。那时的一步就是6尺。也就是说,每条高速公路可容五十辆车并行!驰道宽阔平坦,每隔三丈还种一棵大树。

在上面驾车速度极快。据史书记载,在驰道之上半天即可飞驰二百里以上。当时以咸阳为中心向各方辐射,修了数条驰道——高速公路。

一条向东直通燕齐,就是现在的山东荣成;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南海郡,即现今广州;还有一条直通西南至滇,今云南滇池附近;向西的一条直至陇西郡,现在的甘肃岷县地方。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命令蒙恬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就是现在的包头,全长1800多里。这条“直道”的遗迹到现在还能找到。

秦始皇还下令在今云贵地区修建“五尺道”,又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

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了一起。也保证了郡县制的实施。近来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惊奇地发现有古代的“轨(铁)路”。

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不过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这是比兵马俑更惊人的大发现,修驰道逢山开山,遇河架桥,路面全用石灰加胶土夯成。

这些驰道,历经两千多年风雨,至今有些路段仍可见当年路面之形,可见其质量之高。

现代很多地方修高速都导致负债累累,更不要说在古代了。

这也是秦朝为什么要苛捐杂税,大征徭役,为后世所诟病,没钱,怎么办事?

至于人头税,对比田赋和杂税、徭役来说,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它是到了汉朝才被发扬光大的。

没办法,只因当初大家起义喊的口号就是:诛暴秦,伐无道。

汉朝成立之后,当然要跟秦朝不一样。

就像新官上任,都会把前任的全部推倒重来一样,就算是干一样的事,也得换个口号,不然自己干得再努力,功劳也是别人的一样。

因此才有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但养文臣武将和军队总要钱吧,既然田赋不能收太多,杂税又不能随便加,那只能增加人头税了。

所以看似汉高祖时期,刘邦将田赋的比例从十税一,降到了十五税一;到了汉景帝时期,则降到了三十税一;在汉文帝时期,甚至还有好多年都是干脆不收税的。

可以说,在汉初时,百姓的赋税压力非常之低,而这样的大规模减税,在中国历史上也就那么一次。

我们似乎会觉得汉朝初年的这几位皇帝人挺不错的,知道心疼自己的百姓,比起那些动不动就搞苛捐杂税、横征暴敛的皇帝可爱多了。

但实际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汉朝的人头税对百姓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