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来到直径0.6米的外壳边,用手中的钛合金棒敲了敲,发出清脆的金属音,这是一种合金,厚约8厘米,还分为两层。
外面厚度6厘米,就象钛合金一样,不过强度和抗热性不可同日而语,他用力按了按,以他现在的双臂,足有四五吨的力量,竟只让它有较微小的变形,停止用力后马上恢复。
内层是有2厘米厚,是一种绝缘材料,不只是绝电,还绝热,绝辐射,宇宙射线除了中微子,其他都被隔绝。
但是当外侧的温度比内侧温度低25度时,它会变化机制,允许内部与外部进行热量交流,以使内部温度变得更低。
如果内部温度比外部温度低,则与外部不发生热量交流。
张冲志心中一震,他想起了这种设置的一个作用,零下272.15摄氏度提升25度,等于零下247.15摄氏度,也就是说可能进化剂的保存温度不能低于零下247.15摄氏度。
刚才自己一厢情愿将它们保存在零下240摄氏度下有点草率了,与247.15摄氏度的温度,只差了7.145度.
虽没有超限,可是温度差太小,忙过去又将温度向上调了30度,达到200度,这才松子一口气。
张冲志经过评估,发现现在圆球的外壳对自己最有帮助,它的高强度、高抗热性、高恢复变形能力、较低的密度,这是让世界各国都眼红的航空航天材料。
有了它的加入,航空航天技术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最少节约自己五年的时间。
于是他从两个球的接缝处,从6厘米厚的中间用短剑割下一小块,大约3立方厘米,又分成六小块,才用盒子分开装好,又装了一些焦炭粉,一小瓶玻璃体,走出了冷冻室。
这个圆球内的秘密已经解开,这实际是一个储藏了二十只碳基生命进化剂的一个冷冻储存装置。
从它落地到现在已有6300万年以上,在这6300万年来它一直默默地待在寒冰中,等待着某种碳基生物发现它,好发挥它的作用。
可是却带了更多的疑问,6300万年前它为什么待在太空中?
6300多万年前是谁制造了它?并把它放在了外太空之中,后来又对它不问不闻,任由它自己自生自灭?
6500万年前的那场恐龙灭绝与这个圆球是否有关系?期间虽相差200多万年,可是对高等文明来说,200万年长吗?
再向前推一步,制造它的高级生物又是来自哪里,是古代地球的原住民吗?
玛雅文明所说的五次生物大灭绝是真的吗?
为什么它所带的文字与玛雅文明文字很相似,并且可以互通?
这些问题又困挠住了张冲志,想了一顿没有什么确切结果,只好暂时搁置。
对他来说,现在重要的是利用好手中的资源。
这些问题对黑星来说太深奥了,它只是一个信息汇总器,可以将已有的技术汇总优化、融合,而对于推理却是很弱,没有具体资料支撑,它更是一抹黑!
每日稳定更新4000+,求支持、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