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我大燕,礼仪之邦9(1 / 2)

在那之后,基本就很少有人会在没有做好万全准备的时候抨击他们的太子殿下了。

但那也是之后发生的事,朱喜月在这之前,是一直很担心小姑娘的生存空间的。

因为她也是女子,在脱离了父母的庇佑之后,她对现实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

即便,轩辕靖当时已经给予了她以及她仅剩的这些亲人庇佑,可那与朱喜月在父母庇佑下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朱喜月担心呀,担心小澜星多了一个母亲之后,被人欺负了都没地方说;又担心小澜星与轩辕靖因为外人渐渐疏远,她会难过……

结果事实证明,她的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

一直到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如今的太子殿下在民间也有了不错的名声,可陛下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却依旧很好。

过去了这么多年,有无数人想要看这对父女反目,看君王与自己的太子成为仇敌,可到目前为止,他们只看到了君王对唯一太子的信任与看重,而他们想看到的东西却一直没有出现。

这些年,朝中女官数量已经渐渐与男性官员持平,前两年民间还传出朝廷是为了太子而放松了对女性官员的要求云云,有些话说起来还很难听。

但还未等这股声势真正掀起波涛,朝廷就给科举列了一个新规矩——无论是乡试、院试还是会试,乃至殿试,每次结束之后都会在考试地点周边公布考生卷面。

这一举动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也确实将那隐隐想要挑拨男女对立的声势给压了下去,同时也让不少想着法不责众说了些酸言酸语的学子得了好大的没脸——朝廷确实偏心了一方,但不是女性,而是男性。

成绩是无法骗人的。

到如今为止,真正愿意参与进朝堂之中的女性,多多少少都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气势,她们为了这或许只是昙花一现的机会,比那些只会酸言酸语的学子更加拼命!

而男性与女性,在头脑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性别之分。

男人有智多近妖之人,女人也有。

男人有过目不忘之人,女人也有。

难道神童也限定了性别吗?

没有!

这大燕如今最出名的神童,不就是他们的太子殿下吗!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女性科举人数的增多,要不是朝廷看到数据后紧急调整,京城附近的一处考试地区差点全灭——成绩前列的全是女性学子。

朝廷本来就在愁,因为一方太过努力,显得另一方就很……很无用。

但也并不是说男性就没有文采斐然之辈,只是有一大部分人还没有适应如今环境的变化,还将目光放在曾经的同窗身上,并没有将那些女子放在眼里。

很多人都是有惰性的。

有一部分人,在花了五分力就能过关的时候,他就可能开始懒惰起来了。

这世上天才总是少数,懒惰的天才也会失去灵气,更别说那些普通人了。

只一般般聪明的普通人,还不努力,被人超过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这可跟性别没什么关系。

从来没有什么性别的人更聪明的事。

有些话,骗骗人也就算了,真相信了,那就是蠢蛋了。

而站在上位者角度,轩辕靖要的是能干事的人才,不是一群以为花点力气靠个功名就可以当官老爷耀武扬威的废物。

如果不是不想让性别之争变得尖锐,轩辕靖都不耐烦管这事——谁考上了就让谁上不就是了?

最后结果公开的时候,不仅民间一些学子觉得羞臊,朝中的一些男性官员也觉得面上无光,好些个因为性别歧视而对同僚正锋相对的人,那段时间都老实极了。

明面上是朝廷偏心那些不如女性的男性官员。

但实际上,是轩辕靖与轩辕澜星对如今尚且力量不足的女性官员全体的保护——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就算女性成绩碾压了男性,朝廷也不用为了平衡而调整录取人数了吧。

况且,无论是轩辕靖还是轩辕澜星,本质上并不是想走极端化,轩辕靖是为了轩辕澜星,而轩辕澜星是为了所有人。

一味的给任何一方倾斜资源都不是明智之举,这就好像一个家庭里,当大家长的因为更心疼老二,就把什么好东西全都留给了老二,把老大贬到了泥里,这难道是一件好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有这样的家长,家庭是一定和睦不起来的。

就算暴力压制,老大只要不是个泥捏的,心里就肯定会生出怨气。

要么是对家长,要么是对老二,甚至一个不好遇到反社会人格了,直接针对全社会。

轩辕澜星是想给被压制的女性一个机会,不是要摧毁她们。

况且,澜星如今是拥有辅助插件的人,当时发生的事,要说没在她与轩辕靖的意料之中,系统是不信的。

而如今,事情也一如父女俩当初预想的那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送家中女孩去读书,相信即便儿子不行,女儿也是能给他们光耀门楣的。

这种结果,还是那些说酸话的人自己求来的。

要不是他们自己胡乱编排,朝廷也不会为了民意,就让科举变得更透明了不是?

至于这种情况下,隐隐开始冒出的科举舞弊现象也没了踪影。

卷面公开了,是不是你自己平日里的行文风格,有哪些人行文风格隐隐相似,那就算是收买了考官也没用,藏不住。

至于这表面平静下的暗流,就不足以为外人道了。

反正那些糟心事都已经被父女二人解决,这次南巡,轩辕靖与轩辕澜星就是来解决目前他们心目中最大的内患的。

也就是江南一带抱团取暖的势力集团。

他们不老实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而这次的事情,也不过是进一步确认了而已。

这次被澜星带回来的两个小乞丐,也给了轩辕靖直接派兵清缴那些人的理由——两个小乞丐的父母曾经都是朝廷派往江南的官员,半年前因为“意外”去世,家里人在返乡途中也没了。

只留下两个小乞丐,和被他们藏得严严实实的血书。

这下好了,之前只是按律抓人,这次顺着小乞丐们给的证据,轩辕澜星拿着轩辕靖给的兵符,抄近路跑到隔壁岭南道调兵,把那伙人藏的几千精兵一波带走。

那是真精兵啊,武器只比朝廷新改良的那一批差一点,甚至里面还有一些火铳——朝廷对火铳管理相当严格,每一把火铳都进行了编号,即便有损坏也是会进行销毁操作,最大可能避免火铳流入敌方手里。

这里会有火铳,一开始可把澜星都给吓了一跳——难不成是管理火铳的人员出了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