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三观问题(2 / 2)

可王家还真就明明白白的教养出了一群睁眼瞎,黛玉着实弄不懂,连大字都不识几个,还怎么管家?

总不至于连账簿子都要别人帮忙念出来吧,就不怕底下的人糊弄自己吗?

因为不识字,所以凤姐压根就没看过朝廷颁发的法律法规,更不知道哪些行为被明令禁止,一旦触犯会有怎样的后果,只凭着以前在家中耳濡目染的行事手段方法,这岂不就是后世人所说的法盲?

黛玉有种给凤姐和贾家人开设法律讲堂的冲动,免得他们无知者无畏,在外面犯下大错。

虽说现在国公府的余威尚存,还有当年的四王八公同气连枝、互相扶持,这些触犯刑律的黑历史,往往都能被想方设法的按下去。

但这却并非长久之计。

一旦朝廷真打算向贾府下手,这些黑历史妥妥的都是把柄,足够贾家人死上几个来回了。

黛玉这边在心里为贾家人的法盲程度暗自头疼,那边宝玉还在兴高采烈的道:“凤姐姐说的对,我只盼着他们快点上京来。还有薛家表哥同人家争抢的那个丫头,能为她打死了人,也不知究竟是怎样的品貌?”

黛玉在心里翻了个白眼,道:“我看最可怜的便是那个丫头。平白无故的被牵扯进了人命官司里,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她都落不着一点好。”

宝玉奇道:“怎会落不着好?她的家人都要把她给卖了,可见日子早已过不下去。如今能卖身到我们这样的人家,再怎么着也不愁吃穿,岂不是比留在家里受苦好上百倍千倍?”

这话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因此就连李纨和三春也都点了点头。

就她们所知,贾家下人的待遇在神京城里算得上是最好的那一批,就连最底层的小丫头子,每月府里管吃管住之余,还能拿到五百钱的月钱。

像是跟在主子身边的大丫鬟之类的,月钱更是有一吊钱或一两银子之多,比城外那些在土里刨食的平民,以及在南城、北城做苦力、打短工的人要强多了。

因此在她们看来,那个被争抢的丫头与其被卖到普通的乡绅人家做牛做马,还真不如直接卖到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或许还能有些活路。

然而,这也是因为她们并不知道香菱的真正身份和遭遇。

原本也是乡绅之女,只是因为幼时乍逢不幸,被那些天杀的拐子抱走,这才过上了颠沛流离的苦日子。

如此一个好人家的女儿,除了在身份上比黛玉和荣国府的姑娘们稍差之外,原本也应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现在却身不由主的被卖身为奴,这又哪里算什么好归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