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主持的话之后,黛玉心里也有了计较,于是点头道:“主持果然是有慈悲心之人。既然正好恰逢其会,那我也想以亡母的名义设立粥棚,救济这些灾民,不知主持可否行个方便?”
主持闻言,口宣佛号,合什喜道:“若是善信肯出手相助,那自然是再好不过。有了这份大功德,令堂必然会早登极乐,来世降生于富贵人家,再不受人间疾苦。”
黛玉当即就同主持商定了赈灾事宜,主要是黛玉出钱,主持遣人进城去大量购买粮食,之后搭建粥棚、早晚洗煮的一些琐事,自然有下面的人接手进行。
除此之外,黛玉还是在牟尼院定下了给贾敏所做的七天七夜的法事,又在佛前供了四十九盏长明灯,随随便便就用去了上百两银子。
院里的比丘尼们都是又惊又喜,对待黛玉一行的态度也更加恭敬热情,在住持的吩咐下,将整个牟尼院里最清幽的一处院子清扫了出来,请众人入住。
主持师太收钱办事,效率相当高,被她派去购买粮食的女尼和佃户,当天中午就从城里赶了回来。
女尼是负责付钱记账,佃户则是为了保证她和粮食的安全。
毕竟现在西城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的流民,人饿极了,什么事都能做得出,光靠牟尼院的尼姑,很难带着买到的粮食从流民群中全身而退。
即便同行的有好几个身强力壮的佃户,一行人返回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点波折。
有的流民因为怀疑他们车上装着的是粮食,一嗓子喊出来,顿时附近的人眼睛都红了,迫不及待的就要围上来。
幸亏五城兵马司巡逻的人及时赶到,女尼和佃户们又声嘶力竭的向那些流民解释,告诉他们这些粮食本来就是牟尼院和一位善心的施主买来打算救济他们的,如今赈灾的粥棚已经搭好,煮粥的锅灶柴火也准备齐全,只等这些粮食到位。
所以流民们硬是把他们拦在这里的话,其实反而是在拖延自己吃到热腾腾米粥的时间。
好说歹说,总算是让半信半疑的流民让开了一条路,把他们放了过来。
不过有不少流民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都已经呼朋唤友、扶老携幼的沿着大路朝牟尼院这边走来了。
主持师太听了这些事之后,当机立断的决定立刻开始施粥。
刚刚安顿好的黛玉等人,暂时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而且也担心牟尼院的人少,在施粥的过程中同流民发生什么冲突,好事反而办成了坏事,因此也决定前去帮忙。
至少单从武力值的方面来说,黛玉和手下的这些娘子军,足以第一时间压制几十个壮年男子了。
所以只要她们在场的话,区区几百个流民,还是老弱妇孺居多的流民,压根就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临时搭建起的粥棚并不算太大,只有两个灶台,轮流煮着热腾腾的米粥,角落里放着成袋的粮食,看在流民们的眼里格外诱人。
黛玉等人赶到的时候,粥棚这里正乱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