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陶朱公(2 / 2)

“我说的人,叫杨宗,蜀地大儒杨雄旁支族人,蜀地大儒,我曾有恩于他。”

“我知他最近,游学到了河北之地,若这时赶来,约一月后可达长安。”

“随之一起来的,还有不少的蜀地天才,本是为辩经而来,我可以将他们请至李家庄,至于能不能留下,就要看你的了。”

如果愿意留下,那么李家庄的学堂的先生,就不用再愁了。

就算将来要扩大,蜀地人才济济,自不缺先生。

成功失败在此一举。

不过,在那些人来之前,自己得拿出点有说服力的东西。

从老宅回家的路上,李勉一直在思考,自己拿什么来打动杨宗。

就算不能留下杨宗,跟着他一起的,留下也行。

等回到家,李勉心中已打定主意。

“看来,我又要发动我的金手指,抄些东西出来了。”李勉来到书房,从最下层的一处暗柜里,拿出两本扎好的书。

一本《三字经》,一本《弟子规》。

这次办学堂,李勉本不想把它们拿出来。

在文学上,李勉虽被人称颂在诗文上的成就,但要论到真正编写启蒙书,还力有不逮。

再说,以现在的《论语》《千字文》,已足够启蒙用。

但现在不行了,想要说服杨宗,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拿得出手的东西,来证明他的文采,让人心甘情愿留下。

除这两本外,李勉准备利用一个月时间,把数学书编出来,用作学堂孩子启蒙。

特别是阿拉伯文字,以及复式计账法,他准备教给孩子们。

未来如家商盟想要做大,缺不少的账房,李勉准备自己培养。

如今科举未开,刚好可以开另一条读书人的路,让他们多个求生途径也好。

李勉刚做好打算,准备动手时,秋菊在门外回禀,说有陛下口谕。

“这李二又搞什么幺蛾子?”

既然是李二的口谕,身为臣子,李勉不得不接。

李府院门口,李勉带着杨秋儿,等着天使到来。

大出李勉意外的,来人竟是马大伴。

“老马,怎么是你?”

两人早已熟稔,每次见到马大伴,李勉都习惯性叫老马,马大伴不以为讦,反而并不反感。

只有在李勉这,马大伴才觉得自己,被平等对待,这种感觉很新奇。

“怎么就不能是我。倒是你,安分一段时间,怎么又开始折腾了?”

“什么叫折腾,我这段时间在李家庄,可是安分得很。”

“你弄出的这么大动静,花二十贯的月例招先生,也叫安分?”

李勉一愣,“这事也传到宫里去了?”

“可不嘛,要不然我今天也不会来。陛下口,让你明日进宫,陛下要见你。”

“陛下要见我,见我做什么?老马,跟我说实话,先透个底。”李勉心中一紧,道。

马大伴扫了眼左右,凑到李勉身边,轻声说道:“嗯,陶朱公。我只能说这么多。”

“陶朱公?”李勉马上反应过来,李二打的什么主意,“难道陛下现在内库吃紧,缺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