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三年春末,济世堂后院。
夜色渐深,书房里的灯火依然明亮。张若兰正在和沈明轩商议改革的下一步策略。桌上摊开着各种奏章、医案记录和统计数据,墙上挂着一幅新绘制的京城地图,上面标注着各个医馆和药铺的位置。
\"徐家公子的案例确实起了很大作用。\"张若兰指着一份名单,\"这几天已经有十几位老医官转变了态度,愿意参与医改。\"
沈明轩点点头:\"是啊,实践证明比空口说理更有说服力。不过......\"他略显担忧,\"现在的问题是,支持改革的多是年轻太医,而掌握实权的老一辈,大多还在观望。\"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全面的策略。\"张若兰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白衣堂最近的调查显示,民间对新式医术的需求其实很大。特别是在疑难杂症和急症方面,中西医结合的效果已经得到认可。\"
她用朱笔在地图上划出几个区域:\"这些地方都发生过类似徐公子的危急病例。如果我们能在这里设立新式医馆......\"
\"我的想法是分三步走。\"张若兰在桌上铺开一张详细的计划书,\"第一步,以济世堂为样板,在这些区域设立分号。每个分号都配备新式医具,实行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
思雨端着茶进来,正好听到这段话:\"分号选址我已经做了调查。\"她取出一份笔记,\"这几个地方都是人口密集区,而且附近的医馆大多老旧,无法满足百姓需求。\"
\"好!\"沈明轩赞许地点头,\"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是扩大影响。\"张若兰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建立一个医案交流网络。各分号发现的疑难杂症,都记录在案,定期交流研讨。同时......\"
她拿出一份名册:\"白衣堂在各地的成员,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这样不但能收集各地的特殊病例,还能及时发现疫病传播的规律。\"
\"这倒是个好主意。\"沈明轩深思道,\"最近朝廷正在考虑建立督医制度,如果我们能提供一个成熟的病情监测网络......\"
\"正是此意。\"张若兰微笑,\"第三步就是和朝廷的医改政策对接。我们在民间的实践,可以为朝廷提供现成的经验。\"
思雨突然想到什么:\"对了,前天我整理医案时发现,有些病症在特定时节特别容易发作。如果能把这些规律总结出来......\"
\"很好!\"沈明轩眼前一亮,\"这正是中医'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我们可以把这些规律和西医的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创立一套新的诊断体系。\"
正说着,外面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张若兰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街道:\"不过,这些计划要实现,还有个大问题要解决。\"
\"你是说经费吧?\"沈明轩明白她的忧虑,\"开设分号、购置医具、培训医者,这些都需要大笔银两。\"
\"不止如此。\"张若兰转身道,\"各地医馆和药铺都有自己的势力网络。我们如果大举扩张,必然会触动他们的利益。到时候......\"
\"我倒有个主意。\"思雨突然开口,\"不如我们......\"
\"不如我们联合各地的药铺。\"思雨眼睛亮闪闪的,\"最近我发现,很多老字号药铺的掌柜都在担心一件事。\"
\"什么事?\"沈明轩和张若兰同时问道。
\"西洋药材正在抢占市场。\"思雨解释道,\"特别是那些贵族富商,越来越偏爱进口药材。如果我们能帮他们改良制药工艺,提高药材品质......\"
张若兰眼前一亮:\"这倒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药铺可以保住生意,我们也能获得经费支持和药材供应。\"
\"不止如此。\"沈明轩补充道,\"很多老字号药铺都有自己的秘方,如果能把这些经验和西医的理论结合起来......\"
\"对!\"思雨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我已经整理了几家老字号的成药配方,发现其中很多药理和西医理论竟然不谋而合。\"
张若兰走到书架前,取出一份葡萄牙医生留下的药物手册:\"比如这个治疗发热的西药,主要成分其实和我们的'银翘散'异曲同工。如果能够优势互补......\"
\"那就这么定了!\"沈明轩拍案而起,\"我来负责和太医院沟通,推动制度改革。张若兰你统筹白衣堂的力量,建立信息网络。思雨负责和药铺联络,推进新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