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二年,二月十八。
苏州府,阊门外。
\"死亡时间约在36小时前,尸体呈典型溺水特征。颈部有长3.5厘米、宽1.2厘米的表皮擦伤,创口新鲜,应为死前所致......\"
沈明轩站在京城第三医院解剖室内,手术灯的冷光下,一具溺水女尸安静地躺在不锈钢解剖台上。作为法医科主任,这样的案件他已经处理过无数次。
检验台上整齐摆放着他最常用的工具:显微镜、采样器、化学试剂、dNA提取装置......二十年的法医生涯,让他对每一个细节都格外重视。
\"李主任,这份报告......\"
助手的话还未说完,突然间刺目的白光笼罩了整个解剖室。沈明轩只觉天旋地转,下意识抓住了放在身边的专业背包——那是他特制的便携式检验箱,装有各种微型检验设备和试剂。
\"咚!\"
剧痛传来,他发现自己竟跌坐在一条陌生的青石板小巷中。浑身的疼痛提醒他这不是梦境。潮湿的青苔气息、混着晨露的泥土芬芳,还有空气中飘荡的桐油和烟火气......这些味道,让他想起在博物馆看到的明代场景复原。
\"不会吧......\"
他摸了摸身上的衣服,入手是粗麻布的质感。低头一看,原本的白大褂不知何时变成了一袭青衫儒袍。
更奇怪的是,脑海中突然多出了一些陌生的记忆:吴县教谕沈明轩,字子瑜,寒门学子,擅诗文,通医理......这些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与他的现代意识逐渐交融。
\"竟然真的穿越了?\"他苦笑,\"而且还是到了明朝?\"
正想理清头绪,背包中的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快速清点了一下:改良版便携显微镜、微型化学检验包、特制手术器械、采样工具、急救药品......所有现代装备一样不缺。
\"倒是意外之喜......\"
\"让开!让开!府衙办案!\"
一阵喧哗打断了他的思绪。几名身着衙役服饰的人匆匆跑过,抬着一具用蓝布盖着的尸体。这场景让他想起《洗冤集览》中描述的验尸场景。
职业本能让他多看了两眼。透过晃动的蓝布缝隙,死者的手指露出一角,呈现出异常的深紫色。这种颜色他再熟悉不过——重金属中毒的典型症状。
二十年法医生涯处理过的类似案例浮现在脑海:2012年某化工厂铊中毒案、2015年苏州老人汞中毒案、2018年......等等案例都有类似特征。
\"在明代,这种重金属中毒很可能和丹药有关。\"他暗自推测。《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不少含重金属的丹药配方。
\"这位先生,请留步。\"
清朗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沈明轩转身,看到一位约莫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官员。绯色官服、银鱼袋,县丞的标配装扮。
\"在下吴县县丞沈良,适才见先生对这具尸体似有兴趣?\"
沈明轩心中警觉。作为法医,他太清楚在案发现场表现异常会引起怎样的注意。更何况在这个明代,百姓见到命案现场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绕道而行。
他迅速梳理了一下记忆中的官场规矩。清了清嗓子,拱手道:\"下官乃吴县教谕,适才见死者症状特异,一时技痒,多看了两眼。\"
\"哦?\"沈良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教谕先生既然觉得特异,不知可否详述?\"
沈明轩暗自盘算。从职业角度,他能看出很多细节:指甲深紫——典型的重金属沉积;面部浮肿——可能是长期服用含金属药物导致的肾功能损伤;但这些现代医学术语显然不能直接说出。
\"死者指甲呈深紫色,面部浮肿。若只是寻常溺毙,不该如此。\"他谨慎地说,\"《洗冤集览》有云:'溺死者,面色青紫,四肢柔软'。此尸明显不符。\"
提到这本验尸经典,沈良眼前一亮:\"先生竟然读过《洗冤集览》?\"
\"略有涉猎。\"沈明轩谦虚道。他不能说自己不仅读过,还在现代做过相关研究。这本宋代的法医着作,某些方面的见解放在现代依然有其价值。
\"先生好眼力!\"沈良神色一振,\"此案确实蹊跷。死者乃城南盐商赵家小娘子,三日前在后院水井中发现。家人言其投井自尽,但仵作也说情况异常,只是说不出所以然。\"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大人!不好了!赵家大爷也死了!同样是井中溺毙!\"
沈良面色一变:\"先生既然通晓验尸之术,不知可愿随我一同前往赵府查看?\"
沈明轩略一沉吟。他的现代法医经验告诉他,这绝不是简单的溺亡案件。两起相似的死亡案件在同一位置发生,背后必有隐情。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一个身份来站稳脚跟。现代法医的专业素养或许能在这个时代派上大用场。
\"善。\"
跟随沈良穿过苏州城的街巷,沈明轩暗自观察着这座他只在史料中读到过的城市。石板路两旁,早市已经开始热闹。粉墙黛瓦间,茶肆酒楼的幌子迎风招展,各色铺面也都打开了门板。
\"这里是阊门地段......\"他回忆着明代苏州城的格局。作为江南重镇,这座城市在正德年间正处于鼎盛时期。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开始显现。
一个算命摊前围着几个人,隐约传来\"燕王\"、\"夺位\"的只言片语。沈明轩心中一动,这是正德末年动荡的征兆。历史上的正德帝在位十六年,荒淫无度,最后暴毙,由其堂弟即位,史称嘉靖帝。
\"时局要变了啊......\"他暗自思忖。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清楚地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现在,还是眼前的命案更重要。
背包里的现代设备让他心安。虽然一些大型仪器用不了,但这些便携式的检验工具足以应付大多数案件。关键是如何在不引起怀疑的情况下使用这些\"黑科技\"。
\"到了。\"沈良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面前是一座富贾大宅,朱漆大门上的门环已经被人擦拭得锃亮。这就是赵府了。
沈明轩深吸一口气。二十年的法医生涯告诉他,每一具尸体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而在这个法医学尚不发达的时代,他的专业知识或许能帮助更多的人伸张正义。
春日的阳光穿透薄雾,映照在青石板路上。朱漆大门正在缓缓打开,一个新的案件,一段新的人生,就此展开。
门子引着二人进入赵府。穿过抄手游廊,沈明轩暗自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富贾大宅格局讲究,院落错落有致。但此刻,这座宅院却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大人,仵作已经在后院等着了。\"门子低声禀报。
沈明轩注意到,按明代的司法程序,命案验尸必须由仵作、书手、衙役三方在场。书手负责记录,衙役维持秩序,而仵作则是实际的验尸人员。
后院一口水井边,搭起了临时验尸棚。这是明代验尸的标准配置:四根竹竿支起的棚子,上覆蓝布,为的是遮挡风雨,也避免闲杂人等围观。
\"大人,小的刚查验过。\"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仵作迎上来,\"和三日前赵小娘子一般,都是投井而亡。只是......\"
沈明轩看着老仵作欲言又止的样子,心中了然。二十年法医经验让他深知,第一线的验尸人员往往有着敏锐的直觉。
\"让我看看。\"
衙役将尸体从井中捞出,放在验尸台上。沈明轩上前,下意识地想掏出一次性手套,但立刻意识到这个时代没有这东西。他从背包里取出一块干净的白绢——这是他早上临时准备的替代品。
\"先生这是......\"沈良有些好奇。
\"验尸之事,讲究洁净。\"沈明轩随口解释,同时开始仔细检查尸体。
面色铁青带银灰——典型的汞中毒症状
指甲深紫——重金属长期蓄积的表现
皮肤有细微脱皮——可能是肾功能受损
眼睑浮肿——同样指向中毒症状
但最引起他注意的是死者的手腕处——有一道极其细微的勒痕。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法医,很难发现这个细节。
\"有意思......\"他暗自沉吟。这道勒痕说明死者生前可能被人制服过。如果是自杀,不应该有这种痕迹。
\"怎么样?\"沈良在一旁问道。
\"大人,容我问一句,赵老爷平日可有服食丹药的习惯?\"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脸色都变了。老管家更是慌忙上前:\"先生如何得知?\"
\"从症状判断。\"沈明轩不动声色,\"而且......\"他指了指院中的丹炉,\"这炉火怕是经常使用吧?\"
管家叹了口气:\"老爷这些年确实迷上了炼丹之术,常说要炼制长生不老药。小姐多次劝阻,说这些丹药有害,但老爷不听。\"
\"大人,能否让我看看赵老爷平日服用的丹药?\"
沈良点头示意,管家赶紧带人去取。沈明轩则继续检查尸体,特别是衣物和随身物品。现代法医都知道,这些细节往往藏着重要线索。
不多时,管家捧来一个朱漆木匣。打开一看,里面整齐码放着十几个小瓷瓶,每个瓶上都贴着标签。
沈明轩凑近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冷气:丹砂、青盐、轻粉......这些都是含汞的剧毒物质!在现代,这些化合物都被列入剧毒品名录。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匣中还有一本小册子,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各种丹方。翻看几页,不少配方都出自《抱朴子》、《金丹大要》等道家典籍。
\"这丹方......\"沈明轩皱眉。如果按照这些配方服用,确实可能导致慢性汞中毒。但两人几乎同时溺亡,未免太过蹊跷。
\"大人,此案恐怕......\"他正要说话,突然注意到赵老爷的袖口处有一道新鲜的裂痕,边缘还残留着些许泥土。
这个细节,让他眼前一亮。
\"这撕裂......\"沈明轩仔细检查袖口。在现代,这种细节往往能提供关键线索。
裂口新鲜,边缘整齐,应该是死前挣扎时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布料内侧粘着一些黑褐色颗粒。他小心取下一粒,放在掌心仔细端详。
\"这是......\"
\"先生可有发现?\"沈良凑近问道。
沈明轩没有立即回答。他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一粒银针。这是他特制的检验工具,表面涂了一层特殊的化学试剂。
\"容我一试。\"
他将银针轻轻接触那粒黑褐色颗粒。片刻后,银针表面立即变成了暗灰色。
\"果然。\"他暗自点头。这是典型的硫化汞反应。在现代实验室,这种简单的化学反应就能初步判断汞的存在。
\"先生这是何意?\"沈良见他神色凝重,忙问道。
\"大人,此案绝非意外。\"沈明轩沉声道,\"死者虽在井中发现,但恐怕早已中毒。而且......\"他指着袖口的裂痕,\"这伤痕表明死前曾有激烈挣扎。\"
\"莫非......\"沈良眼神一凛。
\"正是。很可能是他杀。\"沈明轩压低声音,\"凶手应该是位熟悉丹药的人,懂得如何利用汞毒,还能伪装成溺水身亡。\"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脸色大变。老管家更是\"噗通\"一声跪倒:
\"大人明鉴啊!小的、小的想起一事......\"
\"说!\"
\"前日,有个道士来访。自称是茅山高人,说要传授老爷炼丹秘术。那道士......\"老管家声音颤抖,\"那道士说自己有延年益寿的丹方,要价五百两银子。\"
\"可有接触过丹药?\"
\"有!那道士现场演示,说要证明丹药效果。老爷和小姐都......\"说到这里,老管家突然愣住了,\"对了!小姐当时就说那丹药有问题,但老爷不听。后来小姐还特意翻阅《本草纲目》,似乎要查证什么。\"
沈明轩心中一动。他记得赵小姐房中确实有一本翻得很旧的《本草纲目》。这本李时珍的医学巨着中,详细记载了各种药材的性质,包括丹砂、青盐等含汞物质的毒性。
\"那道士现在何处?\"
\"走了,说是去城外药铺取药,这两天就回来......\"
\"大人,建议立即派人盯住城门。\"沈明轩正色道,\"此人很可能已经携款潜逃。另外......\"他看了眼敞开的药匣,\"这些丹药最好立即封存。\"
\"为何?\"
\"这些都是剧毒之物。\"沈明轩解释道,\"《本草》有云:'丹砂伤肾,轻粉坏齿'。想必赵小姐就是发现了这一点,才会......\"
就在这时,一名小厮匆匆跑来:\"大人!城门口来报,发现了那个道士的行踪!\"
\"在何处?\"
\"东门外的悦来客栈,不过......\"小厮咽了口唾沫,\"那道士已经死了,是在店中上吊身亡的。\"
\"什么!\"众人惊呼。
沈明轩却若有所思:\"来得及吗......\"
\"什么来得及?\"沈良不解。
\"大人,请立即派人守住那具尸体,切勿让任何人靠近。\"沈明轩正色道,\"我怀疑,这个所谓的'道士',也是个棋子。\"
作为法医,他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凶手往往会设法制造假象,让案情指向某个替罪羊。而一个死去的\"道士\",无疑是最完美的替罪对象。
\"还请先生详说。\"
\"第一,时间太巧。道士刚走不久就死了,显然是有人要封口。\"沈明轩分析道,\"第二,如果真是道士策划的骗局,他不会选择上吊这种容易被发现的死法。第三......\"
他看了眼天色:\"从赵老爷死亡到现在,最多不过两个时辰。道士就算知道事情败露,也不可能这么快就选择自尽。除非......\"
\"除非他的死,也是被人安排的。\"沈良接过话头,眼中精光闪烁。
\"正是。\"沈明轩点头,\"真正的凶手,想必正在暗中观察我们的一举一动。\"
话未说完,院中又是一阵骚动。
\"大人!大人!\"又一名衙役匆匆跑来,\"在赵小姐的房中,发现了这个!\"
那是一封未完成的书信,上面写着:\"父亲,孩儿查证,此丹方乃是......\"后面的字迹戛然而止。沈明轩仔细看着这封信,眼神渐渐锐利。二十年的法医生涯告诉他,真相往往就藏在这些细微之处。
还有一本被仔细收藏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各种药材特性和验证记录。沈明轩翻看几页,不由暗暗点头——这些记录专业而系统,远超这个时代的普通医学认知。
\"赵小姐似乎在进行某种研究......\"他一边翻看,一边沉吟。笔记中不仅有《本草纲目》的相关摘抄,还有许多实验记录:
丹砂溶于醋后的变化
各类金属化合物的特性
不同药材组合的反应
服用者的症状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