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意外穿越(下)(1 / 2)

棘圜志 月湾的莎菈 4680 字 21天前

就在这时,沈良突然凑近他,压低声音说:\"先生,你可知道前任吴县教谕,是为何离职的么?\"

沈明轩心中一凛。作为穿越者,他太了解这种似有若无的提醒背后往往藏着重要信息。

\"请大人明示。\"

\"此事说来蹊跷......\"沈良环顾四周,确保无人偷听,\"前任教谕也在查一桩案子,说是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死亡案例。那些死者,都是服食了所谓的'仙丹'......\"

\"然后呢?\"

\"然后他就突然告病还乡了。\"沈良意味深长地说,\"临走前留下一句话:'此案虽小,却系天下安危'。\"

这番话让沈明轩想起现代调查某些特大案件时的情形。表面上是单纯的医疗事故或药品纠纷,背后却往往牵涉到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网。

他快速梳理线索:

可疑的丹药交易

私盐走私网络

东厂的秘密介入

燕王势力的关注

前任教谕的警告

\"大人,\"他沉声道,\"能否查到那些死于'仙丹'的案例记录?\"

\"这......\"沈良露出为难之色,\"大部分卷宗都被封存了,而且......\"

\"而且什么?\"

\"听说都被转入了东厂档案库。\"

这个信息极其重要。在明代,能让东厂介入并封存档案的案件,必定涉及重大政治问题。

就在这时,外院的喧哗声更大了。燕王府的人已经进入赵府,他们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先生,快随我来。\"沈良突然拉着他转入一条偏僻的回廊。

\"大人这是......\"

\"先生既然接任教谕一职,那就该知道,这个位置并非表面那么简单。\"沈良压低声音,\"吴县教谕历来都有个特殊职责——协助巡按御史暗查盐税案。\"

这个信息让沈明轩心中一动。他想起历史上记载的一件事:正德年间,江南私盐案件频发,朝廷暗中派出多路钦差核查。而这些钦差,往往会借助地方儒生的力量收集情报。

\"所以前任教谕......\"

\"他发现的不仅是简单的私盐案。\"沈良的声音更低了,\"据说,有人在利用这些丹药交易,暗中筹集军费。\"

\"军费?\"沈明轩心中一震。正德末年,燕王确实在秘密筹备军队。难道这些案子都和他有关?

突然,回廊尽头传来一阵脚步声。

\"站住!\"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你们是什么人!\"

沈明轩转身,看到三名身着便服但气势不凡的男子。为首者手按剑柄,眼神锐利。

\"下官吴县县丞沈良,这位是......\"

\"教谕沈明轩,见过诸位大人。\"沈明轩不卑不亢地拱手。二十年法医生涯让他见惯了各色人物,早已养成了从容不迫的性格。

\"哦?\"为首者眯起眼睛,\"新任教谕?正好,有几个问题要请教。\"

就在这时,院中突然传来一声惊呼:\"不好了!管家又晕过去了!这次是......\"

话音未落,一声清脆的铜镜破碎声从赵小姐的房中传来。

破碎的铜镜声引起了沈明轩的注意。作为法医,他知道关键线索往往出现在意外时刻。

\"失陪。\"他对燕王府的人欠身,快步走向赵小姐的房间。

眼前的场景让他瞬间警觉:一面精致的铜镜摔在地上,碎片散落。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镜背——那里赫然露出一个暗格。

\"这是......\"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从暗格中取出一张泛黄的纸条。

纸条上的内容让他心跳加速:

\"正德十一年八月:

京师十三家药铺同时进药

各地盐商暗中集资百万两

西北边军秘密调动

有人在收买京营将领......\"

沈明轩倒吸一口冷气。他虽是穿越者,但对明代历史再熟悉不过。正德十一年,正是燕王开始布局夺位的关键时期。

\"先生可有发现?\"身后传来沈良的声音。

他迅速将纸条藏入袖中:\"大人,能否告诉我,赵家和燕王府,究竟是什么关系?\"

沈良面色一变:\"先生为何这么问?\"

\"因为......\"沈明轩正要解释,突然注意到镜子碎片中反射出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个消失的小丫鬟!

她正在房梁上,手持一个奇怪的物件,对准了下方。

\"小心!\"沈明轩猛地推开沈良。

\"嗖\"的一声,一支细小的毒镖擦身而过,钉在了地板上。

\"果然......\"他心中暗暗验证了一个猜测。这哪里是什么普通丫鬟,分明是东厂培养的死士!

就在这时,燕王府的人也冲了进来。

\"大胆!\"为首者拔剑,但那小丫鬟身形一闪,已经消失在房梁阴影中。

\"别追!\"沈明轩突然喊道,\"大家小心,这房间......\"

话未说完,一股奇异的香气已经在房中弥漫。

\"又是丹药......\"他立刻屏住呼吸,从背包中取出一块湿布。这是他在现代养成的职业习惯——随身携带应急用品。

但其他人已经开始感到头晕。

\"快出去!\"他一边搀扶沈良,一边观察燕王府那几人的反应。让他意外的是,那些人似乎对这香气早有防备,各自戴上了特制的面罩。

\"有意思......\"他心中暗笑。这些人显然和丹药案有关,否则不会如此准备。

等众人撤到外院,沈明轩开始重新梳理案情:

第一,赵家父女的死绝非意外:

他们很可能发现了某个惊天阴谋

丹药交易是幌子,私盐买卖也是幌子

真正的目的是为燕王筹集军饷

第二,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东厂在暗中监视

燕王府明显介入

盐商形成庞大网络

地方官员也可能参与

他看向沈良:\"大人,冒昧问一句,巡按御史大人,最近可曾来过苏州?\"

\"先生怎么知道?\"沈良惊讶道,\"上月确实来过,还特意查问了几起丹药死亡案。不过......\"

\"不过什么?\"

\"御史大人查案期间,遇刺身亡。\"沈良压低声音,\"官府查不出凶手,只在现场发现一枚燕字铜钱。\"

这个细节让沈明轩眼前一亮。他想起赵小姐笔记中记载的一个特殊暗号:燕钱入水,鱼龙潜动。

\"原来如此......\"他终于理解了整个案件的核心。这不仅是一起谋杀案,更是一个关乎国运的巨大阴谋!

就在这时,外院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东厂办事,闲人回避!\"一声威严的喝令从院外传来。

沈明轩心中一紧。作为穿越者,他太清楚这个特务机构的可怕。东厂介入,意味着案件已经升级为廷杂(朝廷机密案件)。

他快速对沈良使了个眼色,两人闪身躲入侧房。透过窗棂花纹的缝隙,他看到一队番子鱼贯而入。为首的是个相貌阴鸷的中年人,腰佩镶金飞鱼袋——这是东厂掌刑千户的标志。

\"大人。\"燕王府的人向千户行礼,但语气明显有些不善。

两方人马剑拔弩张的气氛让沈明轩想起现代某些特殊案件——不同部门之间的较量往往比案件本身更扣人心弦。

\"这位就是新任教谕?\"千户的目光突然转向他藏身的方向,\"何不出来一见?\"

沈明轩暗叹一声。他早该想到,以东厂的能力,任何躲藏都是徒劳的。

\"下官见过大人。\"他走出来,不卑不亢地施礼。

\"听说先生擅长验尸?\"千户的语气十分玩味,\"可知道验错了尸,会是什么后果?\"

这赤裸裸的威胁让沈明轩心中冷笑。在现代,他经历过多少次类似的压力?有些案子,真相远比想象中残酷。

\"下官只求实事求是。\"他不动声色地回答,同时快速打量着在场每个人的反应。

法医的职业素养让他注意到一些细节:

千户说话时左手微微发抖

燕王府的人不自觉地看向赵小姐的房间

几名番子手按兵器,位置刚好封住所有退路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来,带起地上的纸片。那是赵小姐笔记的一页,上面隐约可见几个字:\"正德九年,密谋,禁龙卫......\"

沈明轩瞳孔一缩。禁龙卫可是皇帝的贴身侍卫,怎么会牵扯进来?

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的推测:如果说这些丹药买卖的背后,不仅是在为燕王筹集军饷,更是在......\"

\"呵呵。\"千户突然笑了,\"沈教谕,你可知道前任教谕为何离职?\"

\"让我猜猜......\"沈明轩不动声色地说,\"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关于某些人想要......\"

话未说完,院中突然响起一声凄厉的惨叫。

\"又死一个!\"有人喊道,\"是赵府的账房!\"

众人闻声赶去,只见账房先生倒在水缸边,手中还紧紧攥着一本账册。

沈明轩蹲下检查尸体。二十年法医经验告诉他,这绝不是普通的溺毙:

死者面色发黑,不同于一般溺水

指甲缝里残留着墨绿色粉末

衣物上有挣扎撕扯的痕迹

最重要的是,水缸边缘有新鲜的刮痕

他小心翻开账册,里面赫然记载着大量可疑的资金往来:

\"送京师张府丹药银500两\"

\"西市李员外订单1000两\"

\"西北军需3000两\"

......

\"这是......\"沈明轩心中一动。这些看似普通的账目记录,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资金网络。

突然,他注意到账册夹层中露出一角黄绢——那赫然是一份宫中密旨的一角!

\"住手!\"还未等沈明轩碰触那密旨,千户已经厉声喝止。

但就在这电光火石间,沈明轩的法医直觉已经捕捉到了密旨上的几个关键字:\"禁龙卫调京密会\"。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让他想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正德末年,确实有一批禁龙卫秘密调离京师。

\"大胆!\"千户厉声呵斥,\"私览密旨,该当何罪?\"

\"下官失礼。\"沈明轩不慌不忙地收回手,同时暗自观察在场众人的反应:

千户的左手抖得更厉害了

燕王府的人在交换眼色

几名番子不自觉地收紧了包围圈

但更引起他注意的是账房先生的死状。作为法医,他立即发现了几个专业性的细节:

死者舌尖发黑,典型的剧毒反应

指甲缝的绿色粉末显然是某种特制毒药

水缸边的刮痕非常新鲜,说明凶手刚刚离开

最重要的是,死者的右手握成特定姿势,像是想要指向什么

他顺着死者手指的方向看去,正好是赵府的西厢房。

\"有趣......\"他心中暗忖。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医,他见过太多临死前的暗示。这绝不是巧合。

就在这时,沈良悄悄靠近他,压低声音说:\"先生可知道西厢是什么地方?\"

\"请赐教。\"

\"那里是赵府的账房,更重要的是......\"沈良的声音更低了,\"地下有一间密室。\"

这个信息让沈明轩眼前一亮。他想起赵小姐笔记中提到的\"地窖密会\",莫非......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大门外传来。一名番子慌慌张张跑入:

\"大人!京师八百里加急文书!说是......\"

那番子话未说完,突然捂住喉咙,一头栽倒。他的手中紧握着一封火漆未开的公文。

\"别动!\"千户立即喝止想要上前的人,\"可能有......\"

\"毒!\"沈明轩已经看出了端倪。那番子倒地的姿势、面部抽搐的特征,都和他在现代见过的某种剧毒特征极其相似。

他迅速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一粒银针。这是他特制的验毒工具,能够检测多种剧毒物质。

银针刚一接触公文表面,立即变成了深紫色。

\"好歹毒的手段!\"他暗自心惊。这种下毒方式,显然是有人不想让这封公文传达到苏州。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公文上的火漆印有一个特殊标记——那是东厂专用的\"镇抚\"印记。这意味着,这封公文极可能是来自东厂镇抚司,而不是普通的朝廷文书。

\"诸位......\"他正要说话,突然感觉到一股劲风从背后袭来!

沈明轩凭借多年法医工作养成的敏锐直觉,几乎是本能地侧身闪避。一支细如牛毛的银针擦着他的衣袖飞过,钉入后方的木柱。

木柱上立即浮现出一圈墨绿色的痕迹。

\"艮砂!\"他心中一惊。这种剧毒在现代几乎绝迹,但在明代却是东厂常用的暗器淬毒之物。

\"保护教谕!\"沈良大喊,同时拔出佩刀。

院中瞬间大乱。东厂番子与燕王府的人迅速分成两派,剑拔弩张。千户面色铁青,显然没料到局势会突然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