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 2)

浴血大鹏湾 色彩东纵 1155 字 2个月前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倭寇没有来侵略,主要是日本的德川幕府,正在忙于做两件事,没有精力顾及明末清初的大变动。一个是镇压日本国内的农民起义,还有一个就是为了补充国内兵员不足的问题,德川幕府专门颁布了一条禁止在国外流浪五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国的法令以补充镇压国内农民起义的兵源不足问题。这样,在清朝早期倭寇之患就自然而然地偃旗息鼓了。

反观大明王朝是三线作战,西北李自成的起义军、东北的八旗军、台湾的荷兰军,所以明朝很快就衰落了。

在晚清,广东地区有“文颜武赖”之说:“文颜”指连平颜氏,其家族在清乾隆至咸丰四朝,三代出了一位巡抚三位总督,以闽浙总督颜伯焘为代表;“武赖”指大鹏赖氏,三代出了五位一品、二品将军,以广东水师提督振威将军赖恩爵为代表。两大家族都是客家人,在当时世代为官,政绩显赫。

大鹏半岛的赖氏家族是深圳历史上的最旺家族,“三代五将”为中国历史之罕见,有“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之美誉。

在大鹏古城,有一座恢宏的将军府第,振威将军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深圳大鹏地区活动的部队——东江纵队,为不断扩大部队力量、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干部的文化水平,开始谋划在这一区域开办干部训练班。1944年7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在大鹏东山寺举办抗日军政干部培训班、开办“东江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简称东江干校),由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兼任校长,李东明任政委,林鹗任教育长,饶卫华任秘书长。设军事队和政治队,军事教员由徐荣光、赖详、韦伟等担任,由洪韵、关秀负责政治课。

同年8月,东江纵队在赖恩爵振威将军第西座开办了首期青年干部训练班。之后随着东江纵队司令部从大鹏迁移到罗浮山,青干班亦随之迁移,一年的时间里青干班共办了7期,每期100到200人,先后由黄文俞、张江明负责。学员来源主要为:一是原中共粤北省委辖下待审查恢复党组织的学员;二是原派去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工作的部分地下党员;三是各地方选送的党员及进步分子。其中,从粤北地区来的进步青年先后有600多人,他们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大鹏所城参加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并加入东江纵队。

话说这大鹏赖家五将,据赖家族谱记载是这样来的。

这首将,就从赖世超(1752-1832年)说起。世超生于乌涌,家境清贫,仍读书8年,15岁随舞狮艺人习武,16岁在大鹏县丞衙署当文差。世超聪明勤奋,深得鹏城东村刘大人的赏识,将爱女刘氏嫁给他。

世超弃文崇武,到东莞县城考取武举人,3年后升千总,诰封武义都尉,因战功卓着,乾隆五十三年(1788)署擢任琼州镇总兵,道光五年(1825)出任闽粤两省武举考官,晋封从二品武功将军。其妻刘氏(1752-1839年),掌家严谨,自着书本,启蒙子孙。育有二子、二孙官至将军,归功于她的教育和影响。刘氏享年87岁,诰封正二品夫人。

第二将赖鹰扬(1779-1840年),世超之长子,字虎臣,又名英扬,号云台。据《新安县志》《阳江志》《惠州府志》等载,鹰扬初任大鹏营外委,缉捕海盗有功,升补把总。跟随水师提督的舟师围剿海盗于儋州新英外洋,鹰扬坐驾战船,身先士卒,先后缉获盗船18艘及邬石二等洋盗382名,时两广总督百龄奏呈洋面肃清,赏给赖鹰扬头等出力银牌,升授水师提标中营千总,署理广海寨守备。

嘉庆二十三年(1818),调任虎门水师提标右营中军守备,筹划防夷设施,督造珠江口要塞的镇远、大虎炮台。嘉庆二十五年(1820)升阳江镇左营守备。道光元年(1821),调任香山协右营守备,升授海口协中军都司,署理阳江镇中军游击,兼获阳江镇总兵印务,继署海门营参将,五年(1825)升任碣石镇中军游击。七年(1827),又历升平海营参将、署理龙门协副将。二十多年间转战于广东的东、中、西路海防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