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回归大鹏(2 / 2)

浴血大鹏湾 色彩东纵 840 字 3个月前

酿制米酒是客家女子独有的技艺。在客家人生活中酿酒是女人的事,在客家山村没有不会酿酒的女人,客家女子能不能持家、会不会持家,很大程度上就看能不能酿出好酒。不过要酿出上好的米酒确不是容易的事,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以及细节的控制,必须要有长年累月的实践经验才能完美掌握。

客家地区酒业发达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的酿酒技术最早在中原发端,客家人作为南迁的“中原遗民”,应该是岭南成熟酿酒技术的最早掌握者;二是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客家人聚居地长期都是处于农业社会,而客家人自中原南下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带向南方使居住之地旱涝保收,因此发展酒业有它现实的物质和经济基础;三是客家人居住在莽莽群山之中,自然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无论是御寒还是解乏也非常需要酒。当然在这方面文化工作者还需要做大量的考证工作。但就像广州人喜欢“叹早茶”、潮汕人钟情于“功夫茶”一样,客家人却以能饮、善饮而在南方闻名。

千壶宴,在客家首府——汀州还保存着一种古老的酒文化活动——”千壶宴“。“千壶宴”流传于长汀县的农村大部地区,始于康熙年间,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壶寓意着福,在盛宴中,装着客家人的热情和淳朴,丰硕与祝愿。

米酒是客家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从出生呀呀学语,到老朽寿终正寝,米酒都一直伴随着客家人,就像是客家人的魂,亏不得,少不得。

早在唐朝客家米酒就已十分着名,在客家首府——汀州(现福建长汀)就有留下唐朝名相张九龄描绘客家米酒的一首诗(《题谢公楼》),将客家米酒的色、香、味完美书出。

题谢公楼

唐·张九龄

谢公楼上好醇酒,

二百青蚨买一斗,

红泥乍擘绿蚁浮,

玉碗才倾黄蜜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