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便早早地起身,走出营帐。
他身姿挺拔,却难掩脸上的疲惫与无奈。
他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远处那座屹立不倒的大同城,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深的无奈和决绝。
他心中清楚,经过这几日的围城强攻,
大同城的明军防御之顽强远超他的想象,
尽管自己的大军人数众多、攻势猛烈,如汹涌的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
但这座城池却始终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傲然挺立,
让他难以逾越,每一次的进攻都如同撞在坚硬的礁石上,无功而返。
“传令下去,全军集合!” 多尔衮猛地转过头,大声喊道,
声音在空旷的草原上回荡,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惊起了一群栖息在草丛中的飞鸟。
很快,蒙古大军迅速集结完毕,
马蹄声阵阵,如雷鸣般响彻云霄,
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弥漫在空气中,一片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仿佛是死神即将降临的前奏。
“诸位将士,” 多尔衮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矫健,威风凛凛。
他挥舞着马鞭,指向南方,向众将士宣布了他的新决策:“这大同城防守严密,
我们虽围困多日,但一时也难以攻破。
若继续在此僵持,恐会失去我蒙古铁骑的机动性优势。
如今,我们改变战略,绕过这大同城,直逼宣府!”
他的声音坚定而果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与决绝,
仿佛已经看到了宣府在蒙古铁骑的践踏下沦陷的场景。
蒙古将士们听闻此言,虽然心中有些许疑惑,
但多年来对多尔衮的信任以及对战争的本能渴望,
让他们迅速调整状态,准备跟随主帅踏上新的征程。
他们整齐地排列着队伍,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狂热的光芒,
等待着出发的命令,仿佛一群即将奔赴狩猎场的饿狼,
迫不及待地想要撕咬猎物。
随着多尔衮的一声令下,蒙古大军如潮水般涌动起来,
开始向着大同城的西侧迂回前进。
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绵延数里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着宣府的方向疾驰而去,
大地在他们的马蹄下颤抖,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灾难而哭泣。
而此时的大同城内,孙传庭、卢象升和薛岳等明军将领站在城墙上,
望着蒙古大军离去的方向,心中既感到一丝庆幸,又涌起一股担忧。
“这多尔衮老奸巨猾,他此番离去,想必是另有图谋。” 孙传庭皱着眉头说道,
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他的双手紧紧地握住城垛,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
仿佛想要从这冰冷的石头中汲取力量,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卢象升微微点头,说道:“不错,我看他定是发现大同难以攻克,
便想寻找我大明防御的薄弱之处。
这宣府,兵力相对较少,防御工事也不及大同,
恐怕会有危险。”
他的声音低沉而沉重,仿佛是在为宣府的命运而叹息,
心中暗自盘算着应对之策。
薛岳握紧了拳头,满脸怒容:“这蒙古蛮子,如此狡猾!
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应当立刻向宣府派出援军,不能让他们得逞!”
他的声音因愤怒而变得高亢,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怒火,
恨不得立刻率领大军追上蒙古人,将他们斩尽杀绝。
孙传庭沉思片刻,说道:“薛将军莫急,我们需先派人快马加鞭向朝廷禀报此事,
请求朝廷速派援军前往宣府支援。
同时,我们也可挑选一支精锐骑兵,悄悄地跟在蒙古大军身后,
寻找时机对他们进行骚扰和突袭,打乱他们的部署。”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冷静与睿智,在这危急时刻,
迅速做出了决策,试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众人商议已定,便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一方面,信使快马加奶向京城飞驰而去,
他们身着轻便的铠甲,手持马鞭,在马背上飞驰,
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向着崇祯皇帝报告蒙古大军的动向,
希望朝廷能够尽快做出反应,派遣援军支援宣府;
另一方面,薛岳亲自率领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骑兵,
悄悄地跟在了蒙古大军的身后。
他们身着黑色的夜行衣,马蹄裹上了厚厚的棉布,
尽量不发出一丝声响,宛如一群幽灵,
准备寻找合适的时机发动攻击,给蒙古人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
而此时的宣府,城中的百姓和士兵们还未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机。
他们依旧像往常一样,过着平静而祥和的生活,
对于蒙古大军的突然来袭毫无防备。
宣府的城墙上,士兵们稀稀拉拉地值守着,
他们有的打着哈欠,有的在闲聊,完全没有想到,
一场暴风雨即将降临在这座看似宁静的城池之上,
即将打破他们的平静生活,将他们卷入一场残酷的战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