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当其冲的便是英伟达。部分媒体已经开始将英伟达2024年的走势,与思科(cisco)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的走势类比。
市场认为,deepSeek R1的成功可能削弱了市场对英伟达AI芯片需求的预期。因为deepSeek似乎以极低的成本构建了一个突破性的人工智能模型。
似乎是看到了实质性风险,一些投资者已经开始“挽尊”,并质疑 deepSeek训练价格是否真的如此之低。
比如因为看到deepSeek表现而“唱空”美股的股市大V“thE ShoRt bEAR”,1月26日也在社交媒体上“跳反”。
他不仅开始怀疑deepSeek低成本训练的真实性,更认为deepSeek的出现,可能是为了“蓄意破坏美国股市”。
而在“无稽之谈”的背后,亦体现了华尔街整体对deepSeek可能引发了连锁效应的恐惧。
“散户逼空华尔街事件中”因为唱多Gametop而名声大噪的Social capital掌门人chamath palihapitiya则仍然站在了华尔街的对立面,并表示:“让我直接大声地说出来,AI大模型建设就是一个金钱陷阱。”
舆论场上时不时出现质疑声,也被“deepSeek完全开源,可以复现”的提法所反驳。
此前,一则来自meta匿名员工的消息称,meta内部近日启动了一项通过 deepSeek开源论文复现其大模型的工作,试图挖掘其是否真的只需要极低的预训练成本。
但也有人不看好meta的复现结果。因为deepSeek的出现,美国AI产业几乎陷入了一个自证悖论——因为即便真的复现成功,头部AI公司也不可能公布复现结果,从而证伪自己的巨大估值和大额资本支出的必要性。
目前唯一支持联网搜索的推理模型
国内方面,有关deepSeek的多个词条在27日登上了微博热搜。许多体验了deepSeek的网友纷纷发帖,对其思考的深度水平、回答的智能程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有网友表示,“deepSeek思考的方向比我全面多了,更不要谈它的知识储备比我丰富好几千倍。”
有医生编了几个病例让deepSeek给出诊疗意见和治疗方案,deepSeek给出的方案“毫无错误,思考全面而且专业”。网友“自来水”地晒使用体验,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想起2022年底openAI刚刚发布chatGpt后,大家争先恐后试用并“秀对话框”的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暂时是目前唯一支持联网搜索的推理模型,这使得deepSeek的回答能够结合最新的互联网数据,相较其他模型准确性更强。
记者向deepSeek提出了“deepSeek利空算力吗?”这一问题,有意思的是,deepSeek给出的结论是,“算力需求将长期增长,但市场结构将重塑。”它进一步解释称,deepSeek的算法优化可能短期内抑制训练端的高端GpU需求,但应用端的爆发将推动推理算力需求增长。类比“发动机效率提升反而增加石油需求”,算力总需求可能随AI普及而扩张,因此短期局部利空,但长期整体利好。
至于对产业链的冲击尤其是对英伟达和openAI的影响,deepSeek表示闭源模型将(如openAI)面临开源社区的竞争压力,其ApI商业价值可能被稀释;英伟达在训练端的优势虽稳固,但推理端可能受Amd等厂商挑战。同时,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芯片厂商因适配deepSeek获得技术验证机会,未来或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