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企业危机与邻里的暖心相助(1 / 2)

第一百三十七章:企业危机与邻里的暖心相助

天色暗沉,铅灰色的云沉甸甸地压在城市上空,娄晓娥公司所在写字楼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娄晓娥穿着干练的职业装,却难掩眼中的焦虑与疲惫,她在房间里急促地踱步,每一步都踏得又重又急,高跟鞋与地面碰撞发出 “哒哒” 声响,仿佛是她内心慌乱的鼓点,地上似乎都要被踏出个坑来。

傻柱坐在一旁的沙发上,双眉紧紧拧成了个 “川” 字,手指机械地一下又一下敲着玻璃茶几,发出沉闷的 “笃笃” 声,大脑正开足马力飞速运转,试图从纷繁复杂的思绪中理出解决危机的头绪。

“傻柱,这可怎么办?” 娄晓娥猛地停下脚步,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满眼无助地看向傻柱,“这个客户一直是咱们公司的业务支柱,他这一走,好多订单都得黄,资金链也快撑不住了,再这样下去,公司怕是撑不了多久。”

傻柱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娄晓娥身边,宽厚的手掌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晓娥,别急,咱们肯定能想出办法。越是这种时候,越得冷静,咱们先好好琢磨琢磨,这客户为啥突然终止合作。”

两人并肩坐在会议桌前,将与这个客户合作以来的所有资料、邮件、会议记录一股脑摊开在桌上,逐字逐句地梳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可几个小时过去,眼睛熬得通红,脑子也想得发涨,却依旧毫无头绪,怎么也想不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傻柱揉了揉酸涩的太阳穴,下定决心道:“既然在这个客户身上找不出原因,咱们就先从其他客户入手,看看能不能开拓新的业务。” 他凭借在饭馆多年经营积累下的人脉,开始四处打听潜在客户的消息。那些日子,他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常常一聊就是大半个小时,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联系方式和客户需求要点。

在四合院里,消息传得比风还快,邻居们得知娄晓娥公司的危机后,纷纷放下手头的事儿,凑到一起出谋划策。

许大茂哼着小曲儿,大摇大摆地主动找到傻柱,胸脯拍得震天响:“傻柱,你还别说,我最近认识几个做生意的朋友,路子野、人脉广,我帮你挨个问问,说不定他们有合作意向。” 傻柱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感激地看着他:“大茂,太谢谢你了,要是能拉来业务,可就帮了大忙了,这份情我记下了。”

秦京茹也在一旁,大大咧咧地说道:“我虽然不懂生意上那些弯弯绕绕的事儿,但我有的是力气,跑腿的活儿尽管交给我,保证给你们办得妥妥当当。”

易中海和刘海中凑在一块儿,小声嘀咕了好一阵,最终决定组织四合院的年轻人,帮着娄晓娥整理公司的资料。刘光天、阎解成等人纷纷响应,大家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查阅旧档案,有人负责撰写产品优势文案,还有人负责将以往的成功案例整理成册,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想着,这些资料说不定能在傻柱和娄晓娥出去谈业务的时候派上大用场。

傻柱和娄晓娥带着精心整理好的资料,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拜访之旅。他们穿梭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一家一家地拜访潜在客户。每到一家公司,傻柱都满脸热忱,绘声绘色地介绍娄晓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说到产品的独特之处时,还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娄晓娥则在一旁不时补充专业数据和细节,展现出十足的专业素养。可大多数客户不是说已有长期合作商,就是以预算有限、市场不景气等理由婉拒了他们。

一天下来,两人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嗓子也说得沙哑不堪,满心的期待一次次被现实浇灭,又累又沮丧。但他们对视一眼,眼中的坚定却丝毫未减,谁也没说放弃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