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国之悲恸(2 / 2)

于谦气息微弱地睁开眼睛,看着满脸疲惫与担忧的朱锐,心中满是感动:“陛下,臣…… 臣怕是要辜负您的厚爱了。臣一生所求,唯大明昌盛,百姓安乐,如今看来,臣只能先走一步了……” 说到此处,于谦的眼眶湿润了,几滴清泪顺着脸颊滑落。

朱锐连忙打断他:“爱卿莫要说这些丧气话,你定会好起来的。” 可他的声音却透着几分无力,仿佛也知道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尽管太医院使出了浑身解数,用上了各种珍稀药材,可于谦的病情却依旧每况愈下。终于,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深夜,于谦溘然长逝。那一刻,屋内的烛火似乎也感受到了这巨大的悲痛,摇曳了几下,随即熄灭,黑暗瞬间笼罩了整个房间。

朱锐呆立当场,仿佛被抽走了灵魂一般。许久,他才回过神来,发出一声悲痛欲绝的嘶吼:“于爱卿 ——” 那声音划破夜空,回荡在京城的上空,饱含着无尽的哀伤与不舍。

于谦去世的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朝堂和京城激起千层浪。朝堂震动,群臣皆面露悲戚之色,有的大臣甚至忍不住当庭痛哭流涕。他们深知,大明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首辅,更是一位中流砥柱,一位能在风雨飘摇之际力挽狂澜的国之栋梁。

朱锐强忍着悲痛,当即颁旨为于谦举行盛大葬礼,辍朝三日,以示哀悼。他追封于谦为魏国公,谥 “文忠”,一切皆以国礼相待。旨意一下,礼部、工部等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筹备葬礼事宜。

葬礼当日,京城百姓倾城而出。大街小巷,素缟遍野,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仿佛整个京城都沉浸在这无尽的悲痛之中。百姓们自发地摆上祭品,有的在街巷的十字路口,燃起香烛,跪地叩拜;有的则在自家门前,朝着于谦府邸的方向,默默遥祭。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手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颤颤巍巍地走到街边的祭台前,眼中含泪说道:“于大人,您一生为民,为咱老百姓做了太多好事。这碗粥,您一路走好……” 说着,他将米粥轻轻放在祭台上,随后跪地,重重地磕了几个头。

不远处,一群孩童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手持白花,小脸满是严肃与哀伤。为首的一个小男孩奶声奶气地说:“于爷爷是大英雄,我们要送他一程。” 说完,他们将手中的白花放在地上,围成一个圈,仿佛在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守护着这位他们心中的英雄。

灵柩出殡之时,哭声震天。送葬的队伍宛如一条白色的巨龙,蜿蜒在京城的主干道上。官兵们身着素服,抬着于谦的灵柩,步伐沉重而缓慢。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夹道相送,哭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浪:“于大人,一路走好啊!”“大明不能没有您啊!”

街头巷尾,人们传颂着于谦的功绩。从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力主抗击外敌,到中年时为了民生改革,不惧权贵,再到晚年仍为大明的稳定殚精竭虑,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烙印在百姓的心中。众人皆叹,大明痛失这根擎天巨擘,往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朱锐站在城楼上,望着这悲壮的一幕,泪水模糊了双眼。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继承于谦的遗志,将大明治理得更加昌盛,不负于谦的一生心血,也不负这万千百姓的期盼。此时,寒风呼啸而过,吹起他的衣角,仿若于谦的在天之灵,在向他传递着最后的嘱托。在这国之悲恸之中,大明的未来,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却也即将开启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