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朱锐还命人制定详细的安全手册。学者们和工坊的技术骨干们一起,经过反复讨论和试验,一本本厚厚的安全手册应运而生。手册上详细地记录了盐酸生产的每一个步骤,从原料的取用、设备的操作到事故的应急处理,都有清晰的图文说明。
在编写安全手册的过程中,一位学者对身边的人说:“这手册关乎工人们的性命,我们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另一方面,朱锐大力改进生产设备。他召集国内顶尖的工匠和学者,共同商讨改进方案。在工坊里,工匠们忙碌地对设备进行改造。他们在生产车间增加了通风装置,那巨大的通风管道就像一个个沉默的守护者,将刺鼻的盐酸气体源源不断地抽离车间。
一位工匠看着安装好的通风装置,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对旁边的学者说:“这通风装置可管用了,能把大部分毒气都抽走,工人们以后就不用再受那么多苦了。”
学者点头称赞:“没错,不过防护设施也不能少。”
于是,各种防护设施也被添加到生产设备中。防护面罩、防护手套、防护衣等一应俱全,这些防护装备都采用了最新的材料和工艺,能有效地抵御盐酸的侵蚀。
为了消除百姓对盐酸的恐惧,朱锐还让医者走向民间。医者们在集市、村庄等地摆开摊子,向过往的百姓讲解盐酸在工业和生活中的用途和重要性。
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一位医者拿着一瓶盐酸,对周围好奇的百姓说道:“各位乡亲,这就是盐酸。大家别看它现在看起来可怕,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用处。比如说,它可以用来清洗一些污垢,还能在制作一些生活用品的时候派上用场呢。在工业上,它更是不可或缺,能帮助我们生产出很多有用的东西。”
百姓们纷纷围过来,有的半信半疑地问:“那它这么危险,怎么用啊?”
医者笑着解释:“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做好防护,就不会有危险。朝廷现在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保证生产盐酸的时候不会再伤害到大家。”
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盐酸生产工坊内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受伤的工人数量逐渐减少,生产也逐渐恢复了正常。工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百姓们对盐酸的恐惧也在医者的解释下慢慢消散。朝堂上的反对声浪也逐渐平息,那些曾经坚决要求停止生产的大臣们,看到了朱锐的努力和成效,也不再言语。
大明的盐酸生产,在经历了这场磨难后,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向着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而朱锐的英明决策,也为大明化工产业的发展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