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龙抬头。
阳光宛如金色的丝线,穿过云层,洋洋洒洒地倾落在大明的宫殿之上,给庄重威严的乾清宫披上了一层熠熠生辉的光彩。
朱锐正端坐在御案之后,眉宇间透着一股君王的威严与睿智。
他的心情原本如同这窗外的阳光一般明媚,可当目光落在那堆积如山的奏本之上时,神色又变得专注而凝重。
他轻轻翻动着内阁呈递的奏本,手指在纸张上摩挲,仿佛能从这些文字中触摸到大明的脉搏。
突然,一本奏本跃入眼帘,那熟悉的笔迹让他心中一动,是于谦的奏本。
朱锐的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带着几分期待与好奇,缓缓打开了奏本。
【
《长城九镇新增募兵及军费三年之计划》
臣于谦诚惶诚恐,跪奏陛下:
近年以来,瓦剌屡屡翻越长城,肆意侵犯我大明边境之重镇。
那战火纷飞的场景,那百姓的哀嚎与哭泣,犹如一根根尖锐的刺,扎在臣的心头。
每一次听到边境传来的战报,臣都夜不能寐,心急如焚。
鉴于此严峻形势,臣恳请陛下恩准增加长城九镇之兵力部署及总兵官调整。
其一,辽东镇。现原有兵员 23 万,拟增至 30 万。新增至 7 万人,其构成如下:骑兵 2 万;神机营 1000 人,其中火炮 100 门,火炮手 500 人,火铳手 500 人;其余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陶瑾。
其二,蓟州镇。原有人数 8.5 万,拟增至 12 万。新增 3.5 万人之构成:骑兵 1 万;神机营 1500 人,含火炮 100 门,火炮手 500 人,火铳手 500 人;余者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刘安。
其三,宣府镇。原有 12 万,拟增至 15 万。新增 3 万人,其中骑兵 1 万;神机营 1500 人,配备火炮 100 门,火炮手 500 人,火铳手 500 人;其余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朱瑛。
其四,大同镇。原有 13.5 万,拟增至 18 万。新增 5.5 万人,包括骑兵 2 万;神机营 1500 人,有火炮 100 门,火炮手 500 人,火铳手 500 人;余者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石亨。
其五,山西镇。原有人数 5 万,拟增至 10 万。新增 5 万人,含骑兵 5000;神机营 800 人,配备火炮 30 门,火炮手 150 人,火铳手 300 人;其余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刘聚。
其六,榆林镇。原有 2.5 万,拟增至 6 万。新增 3.5 万人,含骑兵 5000;神机营 800 人,有火炮 50 门,火炮手 250 人,火铳手 300 人;余者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顾兴祖。
其七,宁夏镇。原有 6 万,拟增至 8 万。新增 2 万人,含骑兵 3000;神机营 800 人,配备火炮 50 门,火炮手 250 人,火铳手 300 人;其余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李端。
其八,固原镇。原有 7 万,拟增至 10 万。新增 3 万人,含骑兵 8000;神机营 800 人,有火炮 80 门,火炮手 400 人,火铳手 300 人;余者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刘得新。
其九,甘肃镇。原有 10 万,拟增至 13 万。新增 3 万人,含骑兵 8000;神机营 800 人,配备火炮 50 门,火炮手 250 人,火铳手 300 人;其余皆为步兵。
新任总兵官:汤节。
以上合计,兵力新增 34.5 万人,火炮新增 1200 门,火炮手新增 6000 人,火铳手新增 3500 人。臣经初步估算,若按人均 10 两银子计,每年需新增军饷 345 万两白银。
臣拟定分三年完成此增兵计划:第一年募兵 15 万,第二年募兵 10 万,第三年募兵 10 万。
臣已查阅五军都督府府之全国现有在籍总兵力,目前约计 245 万人。三年后,加上新增之 34.5 万人,总计可达 280 万人。
其中,长城九镇兵力将达 122 万人,京城三大营近 50 万人,全国其他各地兵力约计 100 多万。
经臣核算,此 280 万人一年之军费大致应为 3600 万两,其构成如下:军饷 2800 万两;粮食及物资供应费用 400 万两;武器装备费用 200 万两;军事设施建设费用 200 万两。
依臣之三年计划,今年总军费预计为 3400 万两,明年总军费预计为 3500 万两,至后年则需 3600 万两方可满足需求。
臣冒死直陈,恳请陛下圣鉴裁夺。
兵部尚书于谦
正统十五年二月初二
】
朱锐的目光紧紧盯着奏本上的每一个字,仿佛能看到于谦在深夜的烛光下,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的身影。
于谦的忠诚与担当,于谦的深思熟虑,都在这字里行间展露无遗。
朱锐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与感动,他知道,于谦是大明的忠臣,是可以托付重任的肱骨之臣。
朱锐立刻传旨,让首辅曹鼐、英国公张辅和兵部尚书于谦都来乾清宫。
三人匆匆赶来,行过礼后,朱锐让曹鼐和张辅也一起看了于谦的奏本。
曹鼐仔细阅读着奏本,心中暗自赞叹于谦的计划详实周密。
他捋了捋胡须,微微点头道:“皇上,于谦大人此份奏本确实写得极为详实,对新任总兵官的委任、兵力部署和军费的计算都精准无误,可见其用心良苦。”
张辅也不住地点头,眼中满是赞赏:“皇上,于谦大人的这份计划堪称完美,若能实施,定能增强我大明的边防力量。”
朱锐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于谦:“于爱卿,你这份计划朕看了,写得很详细,朕很欣慰。总兵官一事朕无异议,但这军费之事,确是一大难题啊。”
于谦抱拳行礼,神色坚定:“皇上,臣深知军费之事困难重重,但为了大明的安危,为了百姓的安宁,臣愿与皇上一同克服困难。”
朱锐又转头问曹鼐:“曹爱卿,目前一年的国库收入有多少?”
曹鼐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回答道:“皇上,目前国库收入大概 2200 万两,这与所需的军费相差甚远啊。”
“另外,我朝现有官员 5 万多人,官员每年的俸禄大约 15 两,每年需要近 80 万两的俸禄;还有陛下及娘娘的内廷开支,每年大概也需要 50 万两;预留赈灾款项 70 万两。这三项是必须提前扣除的,因此,每年国库收入还有约 2000 万两。” 曹鼐补充说道。
朱锐的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忧虑:2000 万两,还差 1600 万两,这可如何是好?
这时,英国公张辅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臣有一想法。除了长城九镇和京城三大营外,其他地区的那 100 万人可以缩减 10 万,这样可以减少军费至少 120 万两。”
朱锐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之中,手指宛如灵动的精灵,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发出富有节奏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