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经商大才(2 / 2)

朱锐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暖阳,给人以温暖和力量,缓缓说道:“朕给这种方式取名为‘流水线’,你觉得如何?”

“流水线?这名字真是太贴切了。臣定会不遗余力。”钱钟回答道,心中对朱锐的智慧充满了敬佩,仿佛那智慧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让他仰望和折服。

朱锐接着问道:“朕再问你,你觉得这一支牙刷可以卖多少银两呢?”

钱钟微微低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思考着市场的需求,富人的消费能力,以及大明的经济状况。

片刻之后,他小心翼翼地说道:“臣以为,以大明朝现在的消费能力来看,这牙刷只能先卖给富人,普通老百姓暂时是消费不起的。因此,臣经过深思熟虑,以为应该卖十两银子一支。臣一心只为大明的财政考虑,绝无二心,只愿能为皇上,为大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朱锐心中微微一惊,心中暗自思忖:“十两银子?这小子可比我预想的还敢定价啊,我本以为卖一两就不错了。据我所知,明朝一户普通百姓一年的吃穿用度也不会超过十两银子。不过他转念又一想,这不是卖给富人吗?既然要收割富人,那就不用那么‘吝啬’。”

他再次确认道:“十两银子一支可行?”

钱钟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朱锐,胸有成竹地答道:“皇上放心,绝对可行。富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这牙刷新奇又实用,必定会在他们之中引起轰动。他们定会愿意为此买单,而且臣也会确保牙刷的品质与价值相匹配,为大明谋取最大的利益。”

朱锐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了赞许的神色,说道:“那好,你先依照此价格去办。”

“臣遵旨。臣定当不负皇上信任。”钱钟恭敬地回答,声音中充满了决心与力量。

朱锐又开口道:“另外,朕问你有没有考虑过牙刷的销售策略和计划呢?朕是这样想的,既然工部新开了这个卫生清吏司,那就不是只做一个牙刷那么简单,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详细的销售策略和计划。你觉得呢?”

钱钟连忙回答道:“皇上说的极是。”

他思索片刻,继续说道:“关于牙刷的销售策略臣是想先从两京和最为富庶的江浙行省开始推广,然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行省。臣计划是在两京十三省的府、州县分别开设销售牙刷的商铺,总部设在北京城。如此一来,便能形成一个庞大而又有序的销售网络,让牙刷走进千家万户。”

钱钟越说越兴奋,仿佛看到了未来一片繁荣的商业景象。

他接着说道:“臣粗略计算过,如果三个月内,作坊扩充到两百人,按照皇上您的流水线生产方式,那么每日至少可生产三千六百支牙刷,每支按照十两银子计算,每日可有三万六千两银子进账。每月将会有一百零八万两银子。”

朱锐听着钱钟的汇报,心中也开始了快速的计算。

他的思绪如同奔腾的江水,汹涌澎湃。

他心想:“一个月一百零八万两银子,一年就是将近一千三百万两银子,我滴个乖乖!这已经不少了。当然这其中还要减去成本,不过七成的利润总是有的吧?那也有九百多万两啊!要知道,明朝一年的赋税最高的时候也不会超过三千万两银子。明英宗朱祁镇时期估计每年也就一千多万两,除去政府的开销和军队的军饷,每年国库能留下两百万两就很不错啦。”

他笑着对钱钟说道:“嗯,这样最好。看来爱卿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把你刚才说的呈上一个奏本给朕,朕要仔细看看。”

“回皇上,奏本臣已经写好了,请皇上过目。”说完,钱钟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奏本,那奏本仿佛承载着他的心血与期望。

他双手恭敬地递到朱锐手里,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

朱锐接过来仔细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充满了喜悦与欣慰。

他笑着对钱钟说道:“钱卿果然深谙此道,是有经商之才的。如果真能按照你所说的每年有一千多万银两的收入,那你将是我大明开疆扩土的第一功臣!”

钱钟听到朱锐在夸赞自己,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他立刻双膝跪地,额头再次轻轻触碰着地面,大声说道:“臣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锐笑着说道:“爱卿平身,你就依此行事,随时向朕汇报。”

“臣领旨。”说完,钱钟便恭敬地退出了乾清宫。

刚走到门口,他碰到了锦衣卫指挥使徐有贞。

徐有贞正焦急地等在门廊,看到钱钟出来,立刻迎了上去。

他拱手施礼,钱钟也连忙回了礼。

徐有贞低声说道:“国舅爷,今日这是来向皇上汇报大事吧?”

钱钟微微一笑,说道:“徐大人,皇上交代的自然是大事,我等自然要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

说完,他便转身匆匆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