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妇人疑惑地看着他:“真有这么神奇?这东西真能像烽火一样管用?”
朱见泓笑着点点头:“大娘,这信号塔可比烽火更厉害呢。它能传递更复杂的信息,而且速度更快。有了它,我们就能更好地保卫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亲人。”
一位年轻的村民还是不太相信:“那建这东西得花多少钱?还不是从我们百姓身上搜刮?”
朱见泓连忙解释:“朝廷已经做好了安排,不会让大家平白无故地付出。而且,这次徭役是合理安排的,会给予大家适当补偿,不会让大家吃亏。”
在宣传的过程中,朱见泓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百姓根本不听他的解释,甚至把他拒之门外。但他并没有气馁,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与此同时,朱锐在宫中也在为信号塔建设之事殚精竭虑。他知道,要让工程顺利进行,必须要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于是,他下令合理安排徭役,根据各地的人口和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征调计划。而且,他还特别强调要给予百姓适当补偿,无论是粮食、钱财还是其他物资,都要确保百姓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朝廷的会议上,朱锐神色严肃地对大臣们说:“信号塔建设关乎国家安危,朕绝不允许因为此事引发民怨。各位爱卿务必确保徭役征调公平合理,补偿及时足额发放。如有违反,定当严惩不贷。”
大臣们纷纷领命:“陛下圣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随着宣传解释工作的深入和徭役征调、补偿措施的落实,百姓们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原本坚决反对的百姓开始动摇,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信号塔建设的意义。
在那个边境小镇上,之前那个挥舞锄头的年轻壮汉对老农说:“大叔,我听说这信号塔好像真有好处,而且朝廷也会给我们补偿呢。”
老农抽了口烟,思考了一下:“嗯,如果真是这样,那倒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这是为了咱们自己的安全。”
边境官员李大人也感受到了百姓态度的变化,他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对下属说:“看来朝廷的举措起作用了,我们得好好配合,把这信号塔建设好。”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信号塔建设工程终于得以顺利推进。工地上,百姓们虽然辛苦,但因为有了补偿,也干得热火朝天。巨大的石块被一块块地搬运,木材被整齐地堆放,信号塔的轮廓在边境和重要城市之间逐渐清晰起来。那高耸入云的塔身,就像一个个守护大明的巨人,默默地矗立在那里,承载着大明的希望与安全,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朱锐的英明决策、朱见泓的不懈努力以及百姓们的理解与支持,他们共同书写了大明通信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