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一郎红着脸走上台,略显紧张地握住算盘,在林文渊的指导下,尝试拨动算珠。起初,手法生疏,算珠不时卡住,但在反复尝试后,也渐渐有了模样,引得台下一阵善意的笑声与鼓励的掌声。
然而,就在这知识的火花热烈碰撞之际,矛盾悄然滋生。学府内几位旧学权威,听闻林文渊讲授这些“奇技淫巧”,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满是忧虑。
在学府的一处幽静茶室里,几位身着深色长袍、神情严肃的老学究围坐一起,其中一位白须老者重重地放下茶杯,冷哼一声:“哼,这些所谓新科技,皆是旁门左道,会动摇我学术正统。长此以往,学子们岂不是要舍本逐末,忘却经史子集之根本?”他的眼神中透着不满与担忧,双手微微颤抖,似是为传统学术的未来痛心疾首。
另一位学究也附和道:“正是,我等研习圣贤之道数载,方得学术真谛。这些外来新奇玩意儿,怎能与吾等千百年的文化积淀相提并论?”言辞间满是对旧学的坚守与对新学的排斥。
与此同时,讲堂内的讨论愈发激烈,话题逐渐涉及哥白尼的日心说。林文渊深知这一学说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却依然秉持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讲解:“诸位,哥白尼先生提出,太阳乃宇宙中心,地球与诸行星环绕其运行。此说虽与传统认知相悖,却有诸多天文观测为依据……”
话音未落,台下已是一片哗然。
“这怎么可能?自古以来,皆言大地静止,天空星辰环绕吾等转动,怎会颠倒过来?”一位名叫山本武的学子满脸惊愕,大声质疑,眼中满是对旧有世界观被颠覆的惶恐。
佐藤一郎却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先生,虽这学说令人震惊,但如先生所言,有观测依据,是否意味着我们过往认知确有局限?”他的话语一出,引得周围学子纷纷侧目,有人点头认同,有人则摇头反对,现场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学官铃木一郎听闻讲堂内的争论,匆匆赶来。他身为学府的管理者,深知平衡新旧学术矛盾的重要性。他身着一袭深褐色官服,神色凝重地走上讲台,先是向林文渊微微拱手行礼,而后面向学子们,高声说道:“诸位,学问之道,本就应海纳百川。旧学乃吾等根基,不可荒废;新学如新风,带来别样视野。吾等应兼容并蓄,在探索中寻真知。”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眼神扫视全场,试图平息纷争,引导学子们理性看待新旧知识。
林文渊微微点头,对铃木一郎的话表示赞同:“学官大人所言极是。吾讲授新学,并非要摒弃旧学,而是望诸位能拓宽思维,以新视角解世间万象。”
学子们听了,虽仍有部分心存疑虑,但也渐渐安静下来,陷入思索。
随着这堂课的结束,学府内并未恢复平静。旧学权威们虽暂时不再公开反对,但心中的抵触仍在;学子们则沉浸在新知识带来的震撼与困惑中,私下里继续热烈探讨。
学官铃木一郎望着这一切,心中满是忧虑。这科技知识究竟能在东阳行省扎根多深?又能否催生本土创新的苗头?这些悬念仿若沉甸甸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讲堂的桌椅上,映出一片金黄,仿佛在预示着,这场科技传播之路,布满荆棘却又充满希望,需要众人持续探索,方能让知识之光真正点亮这片土地,引领东阳行省走向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