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河东大旱(1 / 2)

第242章 河东大旱

他带兵打仗的时候,攻下城池,那些百姓们可不会这么对待明军。

那些百姓们甚至视明军为仇寇,恼恨明军毁坏了他们的家园。

哪里遇到过现在这种情况?

这些百姓们竟然愿意自费随军出征!

“大家的好意,神佛全都知道。”

任以虚微微一笑,对这些百姓的反应很满意,不枉他这一遭收买人心。

“但你们不是菩萨兵,在战场上不能使用天雷,会对你们造成伤害。”

“不过你们可以在别的地方为神佛做事。”

“修建佛国离不开你们。”

安南百姓们又是一阵感动,神王竟然这么关心他们的安危,甚至愿意自己带兵打仗,都不愿意这些信徒冒险。

在满城百姓的依依不舍下,任以虚带着士兵再次踏上出征的路途。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有很多安南百姓带着干粮,远远走在大军的前方,宣扬着神王的恩惠。

应天府,皇宫。

奉天殿中,大臣们都上奏政事。

“河东大旱,小麦的收成一亩地平均不到六斗,其他地方,也堪堪达到八斗的产量。”

这个年代没有优良的种子,和后世的化肥,小麦的产量只能达到这么一点,这还是精心伺候的结果。

后世的小麦经过育种,在用上化肥农药,平均能达到五石的产量。

这是这个年代完全不能想象的神迹。

而且山西经常出现旱灾,在明朝的历史上,发生过三百多次的旱灾,几乎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事。

光是大旱灾,就出现了几十次,这严重影响山西的粮食产量。

而此次河东出现的旱灾,已经是情况比较好的一类了,粮食还有产量,不至于出现饿死人的事情。

朱元璋眉头一皱:“此时的旱情有没有缓解?”

“禀陛下,河东已经两个月没有下雨,旱情还在继续...”

“微臣已经下令,让当地府衙带领百姓汲水灌溉农田,但只能缓解一时,若是旱情持续,当地必会出现骚乱。

朱元璋叹口气:“咱也是农户出身,知道看天吃饭的为难。”

“调动周围的粮食,维持住河东的粮价,不能让百姓们饿肚子。”

“同时要做好赈灾的准备,防止产生流民。”

“有什么问题,让当地官员及时通报!”

这都是面对旱灾的常规处置方法,要是旱情再严重一点,就要免去当地的税赋,还要给当地的百姓们粮食。

朱元璋虽说对百官苛刻,但还是非常重视底层百姓的生活。

这与他的出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陛下,还要请当地官员带着百姓们祈雨,朝廷也要准备粮食,给受灾严重的百姓义贷。”

“同时,当地的乡绅也要出钱出力,给附近的百姓捐助。”

“视情况,减免一些税赋,给百姓们恢复的时间。”

李善长想了想,还是出言补充了一些。

灾情来临,不仅要靠朝廷帮扶,还要让当地的乡绅一起出力,官民结合,才能共同度过难关。

祈雨也是遇到旱情没办法的办法,种地从来都是看天吃饭的,只能祈求上天能够降下甘霖,缓解一下旱情。

“有道理,你记一下,就这么办。”

那位官员躬身领命,其实当地已经组织了抗灾的活动,但还是要朝堂上的这些大佬指点一下工作方向。

朱元璋心情有些烦躁,遇到这种事情,他怎么也开心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