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总部的休眠模拟实验(2 / 2)

在调整算法的过程中,程序员问:“博士,我们是否要引入新的机器学习模型来提高分析效率?现有的模型在处理复杂数据关系时有点吃力。”

曾博士思考片刻后回答:“可以尝试引入深度学习中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它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方面有优势。但是要注意与现有的算法进行融合,避免出现兼容性问题。”

当新算法运行后,监控系统发出警报,显示一只实验动物的呼吸频率出现异常波动。曾博士迅速查看数据并说道:“检查生命维持系统的氧气供应模块,看是否存在压力不稳定的情况。同时,调整智能监控系统的预警阈值,将呼吸频率异常波动的敏感度提高 10%,以便更及时地发现潜在问题。”

小组成员在检查氧气供应模块后汇报:“博士,氧气供应模块的一个传感器出现了轻微故障,导致氧气压力数据不准确,已经更换了传感器。”

曾博士松了一口气:“很好,继续监控数据,根据这次的情况进一步优化算法和系统参数,我们要实现真正的自动化、精准化休眠控制。”

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赵教授表情严肃地坐在会议桌首位,高博士和李博士分坐两旁。赵教授目光扫视众人后说道:“今天我们要重点探讨如何将生命维持系统与能源供应、防护结构进行整合优化,这关系到整个太空休眠仓的核心性能。”

高博士拿着一份能源供应系统的设计图说道:“教授,目前我们的能源供应系统在高负荷运行时,稳定性会受到影响。我建议采用分布式能源供应架构,将多个小型能源模块组合起来,这样可以降低单个模块故障对整体的影响。”

赵教授微微点头:“这个想法不错,但要考虑到分布式模块之间的能量协调和控制问题,不能出现能量分配不均的情况。”

李博士接着说:“在防护结构方面,我研发的新型复合材料虽然抗辐射性能良好,但与生命维持系统的连接部位存在密封和热传导问题。我们需要设计一种特殊的连接结构,既能保证密封性能,又能有效传导热量,避免局部过热。”

赵教授沉思片刻,用手比划着说道:“可以借鉴航空航天领域的密封连接技术,采用多层密封和隔热材料的组合结构。高博士,你看在能源供应系统中,如何利用这种连接结构实现能量的高效传输和回收呢?”

高博士推了推眼镜,思考后回答:“我们可以在连接部位集成能量回收装置,将防护结构吸收的热量转化为电能,然后输送到生命维持系统和监控系统。例如,采用温差发电技术,根据连接部位内外的温度差产生电能。”

赵教授眼睛一亮:“很好,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成立一个联合研发小组,专门负责设计和测试这种整合优化后的系统。大家要密切合作,确保各个系统之间无缝对接,提高整体可靠性和能源利用率。”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眼神中充满了对项目成功的期待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