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上梁(2 / 2)

经过一晚上的发酵,面糊变得更加蓬松柔软。

马慧和冬梅在面糊中倒入白糖充分搅拌,再静置半个小时后,倒入白糕模具中,上蒸笼蒸半个小时,一笼笼绵软q弹的白糕就做成了。

出锅时,马慧用筷子头沾上印泥油,然后在一块块软糯、洁白的白糕上轻轻一点,留下一个个喜庆、鲜艳的红印。

那红印如同点睛之笔,让白糕看起来更加诱人可口。

除了白糕以外,还准备了糖果、馒头以及各种买来的小糕点、花生等。

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红包,陈兴林一口气准备了八十八个,每个红包里装着十二块钱,寓意着每个月都发发发!

最重要的角色当然是上梁用的顶梁了。

这根顶梁选用的是一根直径50厘米的光滑、粗壮的杉木,显得威严而庄重。

木料正中挂着一张红纸,上面是陈兴林手书的“紫微高照”四个大字,寓意着吉祥如意、紫气东来。

屋顶上,挂着十二根红绸布,随风飘扬,取“月月平安”之意。

除此之外,还有鞭炮、香烛、纸钱这些祭祀上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品,以及十二箱烟花,准备在吉时到来时燃放。

还有一只活蹦乱跳的大红公鸡,被绑住双脚,由李中平提在手中,准备用于上梁前的祭拜仪式。

快到吉时的时候,三江师傅身着传统的长袍马褂,手持一把铜铃,开始主持上梁前的祭拜仪式。

他首先点燃香烛,向天地各路神仙和祖师敬香,祈求他们护佑新房建造顺利、家庭平安。

接着,他左手提着一只大红公鸡,对着顶梁念念有词,一边用手掐破鸡冠,将鲜血抹在顶梁上,然后从鸡身上扯下几根鸡毛,用血沾在顶梁上,以示祭拜和祈福。

三江师傅的声音洪亮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神秘的力量。

祭拜仪式结束后,三江师傅一声令下,几个身强力壮的师傅便合力将顶梁抬上了屋顶。

顶梁在屋顶上稳稳地放着,但还没有完全归位。

此时,一个老练的师傅接过陈兴林递上来的酒碗。他先是向天地各路神仙和祖师敬酒,感谢他们的庇佑和祝福;然后向顶梁敬酒,请求它护佑主梁坚牢、房屋稳固。

那酒香四溢,与空气中的香火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终于,九点整、吉时到来的时候,随着三江师傅一声洪亮的“吉时已到,上梁”!

话音刚落,几个师傅便合力将顶梁缓缓推入预定的位置。

随着顶梁的一声沉闷响动,它稳稳地架在了屋顶之上,仿佛整个房屋都因此而有了灵魂。

顿时,鞭炮与烟花齐鸣,白糕与糖果齐飞。

马慧和冬梅将早就抬到屋顶的白糕、糖果以及其他糕点,轻轻地抛向楼下的乡亲们。

她们一边抛一边大声说道:“岁岁平安”、“四季发财”等祝福的话。

村民们开始“抢福”——争相抢夺那些飞来的美食和祝福,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有的孩子跳得老高,试图接住那飞来的白糕;年纪大的老人则笑眯眯地站在一旁,看着年轻人们嬉戏打闹,眼中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而陈兴林手上拿着红包,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感谢他们来参加自家的上梁仪式,乡亲们接过红包后,也送上“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祝福。

至此,上梁仪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