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诸葛瑾之谋,假途灭虢(1 / 2)

就在张绣为了自身的存亡殚精竭虑、苦思冥想之际,曹操和张固这两方势力竟如心有灵犀一般,几乎同时派遣出各自的使者,朝着宛城疾驰而来。

曹操所派出的使者乃是他帐下赫赫有名的谋士董昭,此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而张固这边派出的使者,则是曾经效命于刘表麾下的别驾刘先,此人心思缜密,机敏过人。

没过多久,曹操与张固的使者便先后抵达了宛城。随着他们的到来,原本就暗流涌动的局势瞬间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此时此刻,张绣深深地明白,尽管宛城地域狭小,但它却处于南北双方相互对峙的要冲之位。不管最终是曹操还是张固能够抢先夺得宛城,都将会在即将爆发的南阳决战之中占得至关重要的先机。

曹操的谋士董昭率先踏入了宛城城门。只见他风尘仆仆,神色匆匆地呈上了一封由曹操亲自书写的书信。信中的措辞诚恳至极,字里行间透露出曹操对张绣的殷切期望。

曹操向张绣许诺道,如果张绣愿意归顺于他,那么不仅会力保张绣全族上下安然无恙,而且还会册封他为南阳太守,使其得以统率一方百姓。

董昭更是巧妙地借助曹操已然平定北方的强大声势作为谈判的筹码,不动声色地暗示着张绣:倘若张绣执意不肯归顺,那么等待他的必将是曹军那铺天盖地般汹涌而至的铁蹄大军。

张绣手捧着曹操的亲笔信,内心不禁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与犹豫之中。他对于曹操那强大无比的实力自然是心知肚明,如今曹操已然扫平北方,麾下雄师百万,战将如云。

若是选择与这样一个强敌正面抗衡,只怕小小的宛城根本无力抵挡对方那排山倒海般的猛烈攻势。然而,经过贾诩的分析他也清楚,曹操向来多疑,归顺之后未必能真正得到信任。

就在此时,张固的使者刘先也赶到了宛城。刘先曾是刘表麾下的别驾,口才了得。他带来了张固的承诺:若张绣归顺南方,张固将封他为镇西将军,宛城侯!

张绣经过多日的思考。早就已经下定决心!如今见正主终于抵达,他也放下了心。于是,他在当夜秘密召见了刘先,将自己决定归顺张固的决定告诉了刘先。

刘先听闻这个消息后,心中狂喜不已,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片刻不敢耽搁,立刻着手安排信使,要将张绣愿意归降的情报火速送回襄阳。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但刘先的营帐内却是灯火通明、人影绰绰。他焦急地指挥着众人,精心挑选出最为可靠且脚力出众的信使,并反复叮嘱其务必以最快速度将消息传递到位。

与此同时,刘先马不停蹄地找到张绣,两人经过一番密谈,最终达成一致:无论如何也要稳住董昭,想尽办法拖延时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后续的行动争取到足够的空间和时机。

按照计划,如果一切顺利,当远在襄阳的张固收到这个消息时,张辽所率领的先锋军队将会迅速向北挺进,风驰电掣般地赶赴宛城,协助张绣一起负责城池的防守工作,全力协助张绣抵御曹操大军的猛烈攻击。

然而,张绣和刘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刚刚商议好归降事宜的时候,有一个人却比其他人更早一步获知了这个消息。这个人既非张固,亦非曹操,而是身处与宛城相邻的博望县的诸葛瑾。

说来话长,过去的三年时光里,尽管诸葛瑾一直未能成功说服张绣归附刘备,但他并未轻言放弃,反而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暗中收买了张绣身旁不少亲兵护卫。

因此,当董昭和刘先初抵宛城之际,诸葛瑾便敏锐地察觉到局势有变,张绣似乎已有待价而沽之意。尤其是在张绣连夜紧急召见刘先后,即便不清楚二人究竟商谈了些什么具体内容。

诸葛瑾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已然猜到事情恐怕正朝着不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而且以诸葛瑾的能力,他也能推断出张绣这是决定投靠张固的前兆。于是诸葛瑾连夜开始与关羽商议对策。

在博望县内,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里,诸葛瑾和关羽相对而坐。两人刚刚见面,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诸葛瑾率先打破沉默,他面色严肃地将探子带来的最新消息以及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推断,详细地向关羽一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