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人心散了(1 / 2)

张固摆手说道:“无所谓!刘表也太小看我了!区区一个刘磐和刘虎,就能牵制住我攻打南郡的步伐?”

郭嘉也轻笑道:“不错!主公可以带水军和两万步卒攻打南郡。给嘉留下两万兵马即可!”

张固点头说道:“可以!另外,我把典韦和马忠也留给你!虎卫军也留给你吧!”

郭嘉听后,大惊失色道:“虎卫军乃主公亲军,岂可不留在主公身旁?”

张固摇头说道:“无妨,子龙和公瑾的大军进入南郡之后,我手下就有近七万大军,还有玄铁骑可用。可一旦我离开长沙,刘磐与刘虎说不定就会转变态度。改牵制为强攻,而桂阳的刘度也在观望之中。”

“如果奉孝不能将刘磐和刘虎打痛,刘度说不定也会重新投降刘表!虎卫军留给奉孝,就是要让奉孝好好教训一下那兄弟二人,也震慑一下刘度!让他别有什么歪心思,早日投降才是正道!”

郭嘉点头郑重道:“如此,嘉明白了!主公放心好了。说不定等主公拿下南郡,嘉也已经为主公平定荆南三郡了!”

张固听后,哈哈大笑道:“如果是这样,那我就在南郡等待奉孝的好消息了!”

……

就在刘表与张固双方围绕着荆州斗智斗勇时,襄阳城外。水镜山庄内,司马徽也在接待两位来客。

这两人正是荆州庞家的领头人,庞季与庞德公叔兄弟二人。

说起庞季,可能知道的人不太多,但庞季还有一个兄弟。荆州有一句俗语鹿门二庞,小庞最良,大庞是庞季,小庞就是庞德公。

当然了,庞季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当初刘表单骑入荆州,便是拜托庞季与蒯越共同出马。将盘踞在襄阳的陈生与张虎兵马说散,刘表才得以入主荆州。

此时三人正围坐一团,司马徽亲自为二人煮茶。

司马徽轻轻将煮好的茶倒入杯中,茶香袅袅升起,弥漫在室内。他抬眼看向庞季与庞德公,微微一笑,道:“二位今日前来,想必不只是为了品茶吧?荆州风云变幻,刘景升与张固之争已如火如荼,不知庞家对此有何看法?”

庞季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茶面上的热气,沉吟片刻,道:“水镜先生果然慧眼如炬。如今荆州局势确实不容乐观。刘表虽坐拥荆州多年,但近年来内部纷争不断,蔡瑁、蒯越等人争权夺利,早已不复当年之盛。而张固此人,虽出身寒微,却颇有雄才大略,麾下谋士如郭嘉、周瑜等人皆是人中龙凤,不可小觑。”

庞德公接过话头,叹道:“正是如此。刘表虽为荆州之主,但是加之蔡氏一族专权,已引得许多世家不满。反观张固,虽为外来之敌,却善于征战用计,加之麾下部将齐心协力。荆州两郡已经在他手里。此消彼长,刘表的前景实在堪忧。”

司马徽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深意,缓缓道:“二位所言极是。不过,我有一事不解。庞家素有贤才,尤其是我那学生庞统庞士元,年少有为,才智超群。为何此次归家之后他不选择投靠势力更强大的张固,反而去了汉中,追随刘备呢?”

庞季与庞德公对视一眼,庞季苦笑一声,道:“此事说来话长。士元虽年少,却极有主见。他曾言,张固虽势大,但其行事过于霸道,且麾下谋士如云,他即便投靠,也难以施展才华。”

“而刘备虽只据汉中一隅,却素有仁德之名,且求贤若渴。只是缺少了机会。只要有贤才相助,必能一飞冲天。士元认为,刘备才是真正能成大事之人。”

庞德公补充道:“不仅如此,士元还认为,张固与刘表之争,无论谁胜谁负,荆州都将元气大伤。况且不久之后还要开始与曹操正面相争。而刘备据守汉中,远离中原纷争,正是积蓄力量、静待时机的良机。士元选择刘备,也是为庞家另外留一条后路。”

司马徽听罢,抚须笑道:“庞士元果然深谋远虑。不过,如今张固大军压境,刘表内部却仍在争权夺利,实在令人唏嘘。若刘表不能及时整顿内部,恐怕荆州难保啊。”

庞季叹道:“正是如此。蔡瑁等人只顾争权,全然不顾大敌当前。刘表虽有心整顿,却已力不从心。我等世家先前虽有心相助,却也无力回天。”

“所以如此一来,我等不如先袖手旁观。等荆州之主决出来。我等在下注也是不迟!”

司马徽沉吟片刻,缓缓道:“或许,庞家可以考虑与张固接触一二。毕竟,乱世之中,保全家族才是首要之事。”

庞季与庞德公闻言,皆是一愣。庞德公皱眉道:“水镜先生此言何意?莫非认为刘表已无胜算?”

司马徽微微一笑,道:“非是我看衰刘表,而是大势所趋。张固兵锋正盛,刘表内部却四分五裂,胜负已不言自明。庞家若能早作打算,或许能在乱局中保全自身,甚至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