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秉烛夜谈(1 / 2)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1186 字 8个月前

“落日已下西山,今晚就在寺里留宿吧。”六祖盛情地挽留着,爱才之情溢于言表。

于是,玄觉在寺庙安顿下来,与六祖秉烛夜谈,直到东方露白。

六祖惠能与玄觉的夜谈,擦出了菩提火花;禅思禅想的碰撞,撞出了照彻心灵的般若智慧之光。

写到此,笔者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自20世纪90年代末加入禅宗六祖文化研究会,接触、研究禅文化以来,那几个至今难以忘怀的洒脱的禅者故事,犹如禅海中滚滚呼啸而来的浪涛冲击着我心,不平静的心……

情之所至,不能自已,欣然提笔,把这几个故事写入书中,以飨诸君。

故事一:

唐朝诗人、江州刺史李渤,青年时代与兄李涉隐居庐山和嵩山,立志诗文,饱读史书经典,学富五车,融会百家,冠绝古今,有“李万卷”之称,连赫赫有名的大才子白居易,也曾给他当过助手——江州司马。

一日,李渤来到城南庐山归宗寺,问智常禅师:“佛经中说:芥子纳须弥。一个微不足道、比针尖还要小的芥子,如何能容纳一座须弥山?实在谎谬至极!”

是啊,一尺大的物体,放不进九寸九的容器里,更何况将一座无边无际的大山,放入一个比针尖还小的芥末子里呢!芥子纳须弥,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智常禅师不答反问:“我听说,李刺史你读书万卷,学贯古今。可是,先生的腹胸也不过椰子大小,万卷书册都装在了哪里?书中所记载的古今几千年历史、纵横数万里风物,在你的身体内又如何安置、怎样陈列?”

李渤从智常禅师的言辞下,顿悟出“芥子纳须弥”的玄妙旨意。

故事二:

还是在庐山,时光转换到了北宋与南唐对峙时期。宋朝大将曹翰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令旗一挥,大宋的虎狼之师扑向江南,扑向风景秀丽的庐山……

据说,附近的民众都躲进了圆通寺内。于是,曹翰带着大军呼啸而来。然而,偌大的寺院,只有一个老和尚——住持缘德禅师。其他人,早已作鸟兽散。

缘德禅师端坐在高高的法座上,不但不起立迎接,甚至连眼皮也未曾抬一抬。

这分明是蔑视!

大将军曹翰勃然大怒,唰地一声抽出寒气逼人的宝剑,大喝一声:“和尚,你没听说过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

缘德禅师徐徐睁开眼睛,打量了他好一会儿,才慢慢悠悠说道:“你哪里知道,还有不怕死的和尚呢!”

那种视死如归的从容,气若仙境的安详,连久经战阵、杀人如麻的曹翰也从未见识过。

他环视一周,说:“既然不怕死,僧众为何都逃散了呢?”

缘德禅师说:“击鼓就会回来。”

曹翰就去敲鼓。

他敲了半天,连个人影都未看到。

缘德禅师平静如水的目光注视着曹翰:“你有杀心,鼓声里带有杀气。”

说完,缘德禅师站立起来,亲手击鼓。

那鼓声带有一种说不出的祥和与安宁,连焦躁的曹翰也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

不一会儿,僧人们陆陆续续回到寺中。

曹翰与他手下的兵将简直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信。

故事三:

同样在宋朝,宋徽宗得知芙蓉道楷禅师人品俊逸,德行超俗,禅法神奇,于是就赐给他紫衣,并亲封法号:“定照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