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大夏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28nm光刻机正式量产(1 / 2)

初夏的阳光照耀着星城半导体产业园,一场影响中国科技未来的发布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李一凡站在中微公司新厂房的主席台上,目光望向不远处用红色丝绸遮盖的物体,这就是大夏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28nm光刻机——“星辰一号”。台下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科研人员,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激动和期待。

“今天,是大夏半导体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天。”李一凡的声音在全场回荡,“多年来,高端光刻机一直是影响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今天,这一格局将被彻底改变!”

就在李一凡那铿锵有力的话音刚刚落下之际,人群之中,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稳步走了出来。此人正是卫国,也就是曾经的威廉姆斯。只见他面带微笑,步伐坚定地朝着前方走去,很快就来到了李一凡的身旁。

两人相视一笑,心有灵犀地点了点头,然后同时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了那块覆盖在“星辰一号”上面的红色绸缎。紧接着,他们齐心协力,缓缓地将红绸向下拉动。

在这个过程中,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地聚焦在他们手中的动作之上。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钟都显得格外漫长。终于,当红绸完全被拉下来的时候,“星辰一号”那令人惊叹的真面目展现在了众人眼前。

刹那间,现场响起了如雷鸣般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和喝彩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空间。与此同时,无数道闪烁着耀眼光芒的闪光灯也纷纷亮起,如同夜空中璀璨的繁星一般,此起彼伏,将这一刻定格成为永恒。人们激动万分,尽情地欢呼雀跃,共同见证着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时刻!

卫国(原威廉姆斯)在讲台上深情地说:“作为一名大夏科学家,能够参与并见证这一技术突破,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星辰一号’的成功,证明了大夏科学家有能力在全球最尖端的科技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

这款28nm光刻机代表了大夏在半导体装备领域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完全自主的技术路线,突破了国外的专利限制,为大夏芯片产业发展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

仪式结束后,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饶向李一凡介绍了量产计划:“目前已接到140台订单,包括中芯国际、华集团等国内主要芯片制造商。月产能为5台,预计年底可以提升到10台。”

李一凡点点头:“供不应求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保证质量。每一台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都很关键,宁可慢一点,也要保证质量。”

尹志饶表示认同:“卫国团队对此非常重视,每台设备出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调整。我们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台设备的性能一致性。”

随后李一凡与卫国单独交谈,关心14nm光刻机的研发进展。

卫国表情坚定而自信:“14nm项目进展顺利,我们已经解决了纳米光学系统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预计明年一月就可以完成工程样机的订单,2016年底实现量产。”

“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李一凡直接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