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人才引爆(1 / 2)

\"李书记,半导体产业园的人才需求太旺盛了。\"市人社局局长在市委常委会上汇报,\"仅中微公司和长鑫存储两家企业,二季度就计划引进博士300人,硕士1200人。加上48家配套企业的需求,预计全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将超过5000人。\"

这个数字引起李一凡的高度重视。随着中微14nm刻蚀机获得台积电认可,加上自主EdA工具的突破,星城的半导体产业进入爆发期。人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

\"不只是半导体领域。\"市科技局局长补充道,\"生物医药产业园那边,张立成教授带来的哈佛医学院团队已经到位,加上其他研发机构,预计今年也要引进1000多名高层次人才。\"

\"问题在哪里?\"李一凡问。

\"首先是住房问题。\"市人社局长说,\"这些高层次人才80%来自北上广深,他们对居住环境要求很高。目前规划的人才公寓远远不够,配套设施也需要跟上。\"

市教育局长刘清远也提出难题:\"教育资源出现严重短缺。以中微公司为例,工程师平均年龄35岁,正是孩子上学的年龄。大家都希望孩子能进好学校,但附近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医疗资源也是瓶颈。\"市卫健委主任周凌峰说,\"湘雅医院虽然在扩建,但原有医疗资源已经很紧张。特别是高端医疗需求,目前很难满足。\"

李一凡凝神思考。这是一个好的方法,说明星城的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但如果配套跟不上,可能影响人才引进和稳定。

\"张志远,住建局这边准备得怎么样?\"李一凡问。

\"原计划三年建设3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人才公寓10万套。\"市住建局长张志远说,\"但按照目前的人才引进速度,这个规划可能不够。建议加快建设进度,同时提高配套标准。\"

\"刘清远,教育这块有什么解决方案?\"

\"我们正在和'四大五小'名校谈,希望他们在产业园周边新建分校。\"市教育局长说,\"但师资配备是个大问题。优质教育资源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

\"医疗资源也要提前布局。\"李一凡转向周凌峰,\"现在湘亚医院有什么具体扩建计划?\"

\"在产业园区域规划了两个新园区。\"周凌峰说,\"一个是湘亚医院科技城院区,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另一个是张立成教授主导的国际医学中心,以科研和尖端医疗为主。但建设周期至少需要两年。\"

\"时间太长了。\"李一凡说,\"现在人才引进这么快,医疗配套必须跟上。有没有过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