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宇树科技正式落户星城市(2 / 2)

第二步:进入工业级四足机器人市场。 聚焦巡检、救援等高附加值应用场景,打造商业化落地能力;

第三步:研发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全面进入智能服务领域,树立行业标杆。

“我们不是为了追赶波士顿动力,”李一凡语气坚毅地说道,“而是要开创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路线。”

经过半年多的埋头研发,王兴兴和他的团队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小型突破。首款消费级四足机器人原型机“xdog”成功完成初步测试,它使用低成本的外转子无刷电机作为驱动,整体造价不到两万元。

在实验室的试验台上,“xdog”轻巧地跨越了障碍,动作敏捷流畅,几乎与市场上动辄数十万元的高端产品不相上下。

看到这一幕,团队成员都兴奋地欢呼起来。王兴兴却没有加入欢呼,他盯着数据屏幕,陷入了沉思。“还不够完美,电机效率还需要提高,电池续航时间也太短。”他的声音虽低,却透着不容妥协的执着。

这款“xdog”成为宇树科技的第一步里程碑。 在随后的技术优化中,李一凡亲自为团队牵线,联系到星城市高新科技产业园的电池研发实验室,获得了关键的电池技术支持。

为了验证市场需求,李一凡建议团队将部分“xdog”样机送往星城市的几所重点高校,用于教育和实验室科研。

这批样机不仅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还吸引了多家高校实验室的合作意向。“这台机器狗真是太棒了,成本这么低,还能做到这么高的精度,完全不输国外的产品。”一位实验室教授感慨道。

消息不胫而走,短短一个月内,宇树科技便接到了来自全国数十家高校的订单请求。虽然每一台售价只有2万元,但这对初创公司来说,已经是巨大的鼓舞。

当团队还沉浸在初步成功的喜悦中时,李一凡已经开始为宇树科技规划更宏大的未来。

“星城市的高新科技产业园,不仅是一个企业孵化器,更是我们打造科技之城的起点。”李一凡对王兴兴说道,“宇树科技要成为这个时代的标杆企业,不是单纯地卖产品,而是要让全球看到中国科技的力量。”

为了更好地扶持宇树科技,李一凡亲自协调了产业园区的资源,将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企业和实验室逐步整合到园区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李一凡拍着王兴兴的肩膀说道:“王兴兴,你的xdog只是起点。我相信,有一天,你会让中国的机器狗卖到全世界。而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王兴兴的心中。他抬头望向窗外的星城夜空,心中第一次涌现出比个人梦想更大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