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唱反调(1 / 2)

-------------------------------------------------------------

听到程铭的这番话后,众人不禁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各种各样复杂的表情,有的人心潮澎湃,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毕竟有着在秘书长的赏识和提携下平步青云、飞黄腾达的美好前景,因此迫不及待地想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积极地向秘书长靠拢。

有的人则眉头紧锁,面露犹豫之色,在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得失,思考着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风险和潜在的后果。

他们既不想错过这个可能改变自己仕途命运的机遇,又担心会因为站错队而遭受严重的打击报复,因此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之中。

还有的人则一脸茫然,面露难色,显然是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权力斗争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才好。

他们既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来判断局势的发展方向,也缺乏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在这复杂的权力漩涡中做出明确的选择。

因此只能选择保持沉默,等待着局势的进一步明朗化。

当然,在这众人之中,也不乏一些头脑清醒冷静、目光长远的人。

他们虽然也清楚地知道,比起新主任张庆峰,秘书长祁同伟在职务级别上更高,在市委办的人脉根基也更为深厚,且在当前的形势下似乎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和主动权。

但是,他们也没有忽略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张庆峰可是新书记沙瑞金身边的得力干将和亲信红人。

张庆峰一路忠心耿耿地跟随沙瑞金。

从市政府到市委,历经风雨,两人之间的关系早已亲密无间,如同铁板一块,沙瑞金无疑是张庆峰最为坚实可靠的政治靠山。

在这官场的权力博弈中,一旦沙瑞金察觉到有人在试图架空他的心腹,必然会果断出手干预。

凭借他作为市委书记的权威和影响力,恐怕就算有十个秘书长祁同伟,也难以与之抗衡,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徒劳无功。

因此,这些头脑清醒的人在面对这场权力斗争时,选择了保持谨慎和冷静,不轻易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以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

“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见都可以毫无保留地畅所欲言,不必有任何顾虑和担忧。

无论是对工作的建议,还是对当前局势的看法,都尽管说出来,我会如实、详尽地反馈给秘书长。”

程铭已经完全沉浸在秘书长代言人的角色之中。

他挺直了腰板,神情变得更加威严庄重,目光威严地扫视着饭桌上的这些科长们,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口吻。

他在向众人宣告他的权威和地位的同时,也在给众人施加更大的压力,催促他们尽快做出决定,明确自己的立场。

然而,屋内却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

众人面面相觑,谁都没有率先打破这片沉默。

这毕竟是一场结果无法预料的权力赌局。

每一个人都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潜在风险,谁都不愿意当那个出头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和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更不想因为一时的冲动和错误的判断而站错队,给自己的仕途带来灭顶之灾。

在这沉默的背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权衡,是对未来仕途命运的深深担忧和迷茫。

他们都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或者一个能够让他们看清局势走向的明确信号,以便做出最为明智和安全的选择。

眼见众人沉默不语,程铭的心里不由得有些着急起来。

要知道,他之前可是在秘书长祁同伟面前信誓旦旦地打了包票,承诺一定能够将在座的各位科长拉拢到祁同伟的阵营中来。

倘若这次任务真的搞砸了,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那他以后可就彻底失去了秘书长祁同伟的信任,在市委办的日子恐怕也将变得艰难无比。

毕竟,今天在会议上,他为了迎合祁同伟,公然与张庆峰唱反调,已经是彻底得罪了张庆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再失去祁同伟的支持,那么他在市委办可就真的是孤立无援,陷入了两面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其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李科长,要不您带个头?”

思来想去,程铭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李达康的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在他看来,按照常理推断,李达康应该是祁同伟的忠实拥护者。

毕竟,在李达康落魄失意之时,是祁同伟伸出了援手,向他雪中送炭,这份恩情,李达康理应铭记于心。

虽说张庆峰如今是沙瑞金的嫡系亲信,而李达康也即将成为沙瑞金的专职秘书。

但在程铭的认知里,李达康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在这种关键时刻,他应该会权衡利弊,弃小保大,选择站在祁同伟这一边。

否则,一旦他做出相反的选择,必然会落下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

这对于在官场中打拼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负面的标签,会对其声誉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