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颇有些不耐烦道:“不想谈就算了,想见李帅还不容易,给你们时间调遣军队。”
此言之意,便是,想见李春叶可以啊,兵马上见。
南腊前来谈判的人脸色都很难看。李春叶一战,不仅仅杀了他们老南腊王,还杀了他们九位大将,其中有统帅之能的便有四人,南腊大军被南边军打的溃不成军,至少十年之内都没有了与南边军抗衡之力。除非南腊想要亡国,将其余几方边境的军队全都调到这一线,否则根本就不是南边军的对手。
岳云忠见连先生和刘安镇住了南腊谈判官,道:“谈判之事,何必烦扰李帅,倒是显得咱们南地仗势欺人了。”
谈判进行了三天,马皓伽终于知道李春叶为何要选择这三人来谈判了。
他们三人坐在马皓伽一侧,面对南腊旌旗猎猎作响,士兵全甲利刃,不见丝毫紧张。压抑凝重的氛围好像全然与这三人无关。让原本有些紧张的马皓伽顿时轻松了不少。
连先生无官职,一身锦袍,坐在那里,眼神平和,仿佛是在与老友闲谈一般,实则负责掌控全局,适时的引导着和谈的方向和进度,时不时的抛出个诱饵,或是设置陷阱,在整个谈判中,让南地,一直稳稳的占据上风。刘安一身郡守官服,歪歪扭扭的套在身上,眼神锐利如鹰,仿佛是无赖街头茬架般,诡辩骂怼,毫不留情,竟是怼的南腊谈判官哑口无言。岳云忠一身官服,穿的一丝不苟,板板正正的,稳稳的坐在最后的位置上,等到南腊谈判官实在是快忍不住要掀桌子的时候便出言缓和氛围,他态度温和,说话调理清晰,引经据典,负责以理服人。
三人配合默契,显然是推演过许多遍了。马皓伽什么都不用做,只负责适时的配合他们点点头,最多附和几句,完全不用担心谈判是否成功。
最终,谈判结束了,那日松看着手中完全的不平等条约,险些要被气的背过气去。怪不得都说汉人狡黠,这次谈判,除了互市,他竟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占到。尤其是南地还要求在南腊建立书院,美其名为文化交流,教化南腊蛮风。刚开始,那日松还觉得是件好事,毕竟他也对汉人的文化非常感兴趣的,但是,他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李春叶可不会这么好心。但是,见到了连先生拿出来的建立书院的计划,那日松实在是舍不得拒绝,便只好答应了。
此项是连先生提出来的,若想彻底的解决南腊问题,打仗是不够的,最省事也是最彻底的办法,便是让南腊与南地融合,用南地文化侵占南腊,等到时间长了,潜移默化之中,南腊人便会与南地人完全融合,成了自家人,自然也就不用担心南腊贼心不死了。
南地与南腊和谈的事情传扬的天下皆知。南腊也好,南地也罢,竟然都选择忘记了朝廷的存在,默认了南地的地位。
大康与南腊之争近百年之久,这还是第一次能够坐在谈判桌上,还将南腊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简直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功绩,还是萧瑾刚登基的时候发生的。若是此事是由朝廷主导,萧瑾自是欢天喜地,但是,此事南地根本就没有请示朝廷,而是以南地的名义与南腊谈判,岂不是在告诉天下人,它南地脱离了朝廷,自成一国了?
萧瑾在大朝会上大发龙威,竟是要下旨废掉李春叶坤衣侯的爵位,还要将南边军收归朝廷。
叶凌羽一再阻止,萧瑾若是如此,便等于朝廷与南地宣战。如今大康境内的土匪叛军还未扫清,便着急与南地开战,此乃覆朝之象,绝不可行。
自从萧瑾登基之后,周熙便负责收拢大康境内兵权,又四处征战,剿匪平叛,对于朝廷实力也终于有了明确的认知。他也认为此时不是与南地开战的好时机,也劝说萧瑾暂时忍耐。
萧瑾知道,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剿匪平叛,给予百姓一个安稳的生存环境,让百姓重新燃起对朝廷的信任。京城周围一向安定,主要是各地的叛贼。他如今手中能用之将不多,对付各地土匪叛军已经有些应接不暇了,若是再对上南边军,西边军怕是也会趁机卷进去,夺取地盘,如此一来,整个大康朝半壁江山都会陷入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