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电影的放映厅多了很多,可首日票房还少了,算下来比《功夫熊猫》差远了,这哪能算大卖。
“哎,张导,首日票房过千万这都不能算大卖,那就没有大卖的电影了。”
张天成不想在客套上耽误时间,笑了笑,就直接说起正事。
“任总,我打算开始制作《功夫熊猫3》,美术师和其它幕后人员,还需要你帮忙调配一下。”
“张导,你这说的太客气了,《功夫熊猫3》既是你的电影,也是我的电影,可别说帮忙二字。”
张天成将话题引到正事上,任中伦也就不再闲扯,交谈两句,就与张天成一起去上影美术厂。
到美术厂见到厂长后,张天成就和任中伦分开了。
张天成忙着交代美术师,任中伦则去忙着与熊猫影视公司通电话,让那边与上影签订协助拍摄合同,然后又联系上影的电影制作部门,让其安排幕后人员。
虽然上影美术师参与制作过《功夫熊猫1.2》,经验丰富,但张天成因为后续没法经常盯着,所以还是很不放心的拿着剧本,向每位美术组长,仔细表达自己的要求。
张天成开始忙着制作《功夫熊猫3》,陷入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太一》的热度,越来越高。
不过热度高,可不是因为称赞,而是因为批评。
上映第二天,陈金飞那边就停止炒作张天成和刘亦非合作。
《太一》刚上映,是票房收割期,他知道再炒作下去,对《太一》的票房影响太大,到时候王长田会恨死他,也会得罪张天成。
陈金飞的炒作停了,官媒,电视台,还有王长田打点的媒体,继续正面宣传《太一》。
网上,抵制和支持《太一》的两波水军,继续吵得火热。
大部分民营媒体继续批评《太一》。
而随着电影上映后,专业人士对于电影的批评声,也越来越大。
起初是影评人和电影专家,到后面是什么神话研究院,最后,作家,新闻界知名撰稿者,画家,一批文化界人士跳出来批评。
几乎和《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上映时的情况,只要有点话语权的人都在批评,只是这次批评的人,从张一谋变成张天成。
那些文化人士的批评,并不是对于电影极度不满,他们很多人其实都没看过《太一》。
跳出来批评只是因为利益,张天成热度高,又是人人都在批评,跳出来批评张天成就可以蹭热度,而热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名气,也就是利益。
这么多文化界人士批评《太一》,还有两拨水军争吵,《太一》的热度那都是爆表了。
热度高,加上张天成本身的票房号召力,电影票房自然不差。
首日票房1280万,第二天周六,1540万,第三天1610万,第四天1160万,第五天才跌破1000万,930万。
上映五天票房就突破6000万,这成绩虽然比不上《满城尽带黄金甲》,但对于动画片,是很好的成绩。
票房不错,可豆瓣和时光网上,电影的口碑,崩了。
一个5.2分,一个5.4分。
差评分三类,一类抵制张天成的电影,无脑打差评,一类,华夏神话不该是这样,还有一类,电影太血腥。
电影太血腥这点,自从上映后,民营媒体就一直有报道。
而他们的报道,也不是空穴来风,每天都有新的素材,今天一个小女孩被电影吓哭,明天一个年轻姑娘被电影吓吐,后面一个小男孩被电影吓到尖叫,,,,,
国内电影没有评级,《太一》在北美是限制级电影,可在国内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单独观看。
加上大众对于动画片的印象,还停留在小孩看的电影上,导致很多家长带着小孩一起观看《太一》。
血腥,完全不是认知中的华夏神话,电影口碑崩盘也正常。
要不是张昭安排了大量水军控评分,豆瓣网和时光网上的评分都会低于5分以下。
但奇怪的是口碑崩盘,但票房却走势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