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麻线(1 / 2)

宋遥在部落中日复一日地坚持烤制砖头,至今已进行了十余次,其中不乏使用木炭烧制的尝试。

尽管最初几次砖头颜色略显焦黑,但后续成品色泽稳定,质地依旧坚硬如初,基本满足了宋遥的建设需求。

这样的砖头质量,已足以支撑起砖窑的搭建。

然而,区区十余块砖头显然远远不够。

宋遥便嘱咐狼陶和狼瓷,有空便多加烧制。

他的心中盘算着,力争在今年秋季前将砖窑建成。

毕竟,秋收之后部落将迎来人力充沛的时期,届时可大展拳脚,全面开展部落建设。

即便不急于建造房屋,砖头在其他用途上也远胜于木材。

然而,部落当前的烧砖速度却不容乐观。

两天内能产出五十块砖头,已是牺牲其他陶器生产速度的极限。

要在入冬前凑足所需砖块,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陶砖暂不可用,土砖却仍可作为替代品。

尤其在加固牲口圈等辅助建筑上,土砖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毕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部落生产的砖头将优先用于主要建筑,牲口圈等设施恐难分一杯羹。

但土砖的运用,恰好能在此类建筑中弥补砖头的不足,毕竟支撑结构的主力仍是木栅栏。

部落成员如今每日又添了一项新差事,那便是制作土坯。

每人每日大约需完成十块,十几人合力一日便能产出近两百块,不出几日便能筑起一面墙。

土坯的原料并非稀有的黏土,而是最常见的黄土,只需掺入些许草料,便能制成质地坚实的土块。即便从高处跌落,也不会瞬间碎裂成粉末。

虽说用这种土坯建造房屋略显勉强,但用来搭建猪圈、羊圈却是游刃有余。

土坯之间无需复杂的粘合剂,只需普通的黄泥便能牢固粘合。

宋遥曾试验过仅用这种土砖砌墙,若墙体足够厚实,其硬度颇为可观,即便用脚踹也不易倒塌,用于建造一些要求不高的建筑再合适不过。

宋遥计划用黄土砖对部落内外所有建筑进行加固,这样不仅能节省木材,还能减少柴刀的磨损。

毕竟,每一块木头都是靠柴刀一刀刀砍伐而来,刀刃的损耗已近四分之一,节约使用势在必行。

相较于烧制的砖块,土坯的体积要大得多,每一块仿佛一块巨石。

宋遥也曾尝试制作小块土坯,但极易碎裂,最终还是觉得做大些更为稳妥。

虽然搬运时略显沉重,但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不便。

宋遥在部落中忙碌不已,既要制作土坯、练习投石索,还要处理各种部落杂务,几乎没有片刻的闲暇。

尽管身处部落无需外出,但时间依然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经过十几天的精心沤制,那捆麻终于达到了宋遥预期的效果。

然而,那股臭味简直让人难以忍受,即使宋遥戴上了自制的兔子皮口罩,臭气依然钻入脑门。

他强忍着胃里翻腾的食物,用毅力压制住呕吐的冲动。

这也是制作麻布必经的过程,习惯了就好,宋遥只能这样自我安慰。

好在麻的量并不大,捞出来后挑回部落,放进缸里简单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

接下来是剥皮环节,经过沤制的麻果然容易处理,用手轻轻一撕,麻皮便从麻杆上剥离下来,不一会儿一捆麻就被剥完了。

最终,宋遥得到了他想要的麻纤维,但一捆麻最后剩下的纤维仅有一小把,数量稀少,和直接从麻上剥下来的纤维根本无法相比,这样的处理方式损失确实不小。

这些麻纤维比麻皮细得多,宋遥用手将它们搓成了一根根细线。

由于纤维数量有限,麻线的长度也相应较短,直接按照纤维的长度来,每根大约只有七八十厘米长。

完成搓制后,宋遥才意识到,自己制作的麻线似乎还是有些过长,毕竟这些线织不出多少布料。

但转念一想,这已经是根据麻纤维的长度所能做到的最短极限了,再缩短确实不易。

反正将来也不会只制作这么一点,纠结于此并无必要。

只要部落的麻产量提升,宋遥打算全面采用这种麻线。

这种完全由纤维搓成的线,其韧性远胜于普通麻皮制成的线。

宋遥轻轻捏了捏,发现即使将这种细绳做到麻皮能承受的最细程度,其抗拉能力依然出色。

最细的麻皮绳稍用力便会断裂,而这种纤维线则坚不可摧。

忙碌了一上午,宋遥终于将所有纤维搓成了麻线,每根线大约一毫米粗细,这已是他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