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烧砖(2 / 2)

烧制木炭后,部落的柴禾消耗量几乎翻了一番,每当火势最旺时,便小心翼翼地将木炭取出,放入坛中,密封保存。

这一改变,使得烹饪时间大幅增加,但除了第一天有些混乱,之后的日子里,部落成员的用餐并未受到影响。

狼烟和狼厨总是提前准备好火堆,确保狩猎队回来时,能立刻享用上热腾腾的饭菜。

经过五天的努力,部落的两缸木炭终于备足,足够用来烧制一窑。

陶土坯经过一夜的风干,此时的日间气温较高,若白天捏制,烧出来的陶器很容易裂开。

因此,狼陶和狼瓷的制作都选择在夜晚进行,利用一晚上的时间,第二天一早便可以开始烧制。

目前土窑的容量有限,一次最多只能烧制二十块砖头,而且这还是在较大的窑中,尽可能填满的情况下。

这些土坯的大小与后世的红砖相近,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用木炭烧制,为了稳妥起见,选择了这种较小的尺寸。

如果这次实验成功,将来可以考虑制作更大尺寸的砖块。

烧砖制陶的过程大同小异,关键都在于窑内的烧制。

然而,这次用木炭作燃料,火力强劲得多。

以往,风箱离窑口仅半米,足够将风直接送入窑中。

现在,他们不得不退到一米开外,风箱风力本身就不强,这样一来,送入窑中的风更少,效率大大降低。

为了维持风力,烧窑的三个工人不得不轮换着拉风箱,每个人都没法持久。

宋遥上前试了试风力,发现离窑口四五十厘米的位置风力最为合适,再远些风力就大大减弱了。

但他觉得这并非无解,如果能在风箱前端加上一根管子,增强风力,问题就能解决。

他想起部落周围那片茂密的竹林,那里有各种粗细的竹子,正好可以用来做管子。

把竹节打通,就能制成合适的管子,用来增强风箱的风力,这办法可行。

量了量风箱的尺寸,宋遥拿起柴刀便去竹林砍了几根竹子回来。

将竹节打通,略微修整一番,就恰好合适地装在风箱前方。

装上管子后,风力确实增强了,虽然操作起来仍有些费力,但相比起风力,这点辛苦算不了什么。

如果管子深入一些,火势还会更旺。

然而,不久新鲜竹子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还没烧多久,竹管前端就开始发黑,估计再烧下去,竹管就要直接烧着了。

新鲜的竹子水分充足还被烧成这样,干燥的竹子恐怕直接就会燃烧。

宋遥本就预料到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竹管烧毁的速度还是让他有些惊讶。

这么短的时间内,竹管就已经这样了,照这个速度,砍竹子的速度恐怕都跟不上。

这也从侧面说明,木炭的火力确实很猛。

“狼陶,你试试用陶土做一个吧,大小和这个差不多就行。”宋遥更换了风箱后,还是觉得用陶土制作的风箱更合适。

虽然他曾考虑过用狼陶土捏制后还需要窑烧,但现在的情势等不及那么长时间。

宋遥意识到木炭的燃烧力后,心里一盘算,觉得用陶土来做也未尝不可。

这么强的火力,只要陶土选得合适,说不定就能直接烧成。

虽然肯定不如窑里烧制的那么结实,但对于他现在来说,有个形状就行,只要能顺利把风送进窑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至于质量,只要能撑过今天的烧制就足够了,甚至把它当一次性用品也无关大局。

以后可以让狼陶和狼瓷在窑里好好烧制一批,而狼陶管对他们来说,制作难度并不大。

宋遥动手挖土、和泥、成型,动作连贯,很快,地里的土就变成了规整的圆柱状陶管,中间空心,一米长,可以直接用手搓出来,可见他制陶技艺之熟练。

不过,这么长的陶管移动不便,尤其是现在还容易变形,时间又不允许它慢慢变硬。

于是,宋遥就在狼陶管周围生起一堆火,直接烤硬它。

陶管烤得差不多时,他立刻用兽皮包裹住还烫手的陶管,套在已经润湿的风箱上。

幸亏风箱已经用水润过,这样既不会让狼陶管裂开,也不会对风箱造成太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