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遥带着北大、北小回到部落时,狼匠的第一个作品已经接近完成,他正在做最后的收口工作,也就是将排列好的竹篾格子箍成锅状。
这个方法宋遥并不熟悉,完全是狼匠自己摸索出来的。
看起来简单,但这个篮子也有明显的缺点,一个人操作起来并不方便,而且收口处的竹篾必须较宽,否则边缘不整齐,下面的竹篾很容易就会露出来。
盯着狼匠和自己勉强编出的竹篮,心里五味杂陈。
外观上差距不大,但质量明显不过硬,稍一用力就可能散开。
尽管如此,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需求并不迫切,可以慢慢来。
讨论了竹篮的问题,一致认为篮底必须加固,而且收口的设计也需要改进。
决定采用类似斗笠的收口方式,让竹环更稳固,而不是简单地压在上面。
把露出的部分反插回去,再在最外围加一圈固定,这样就能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说做就做,狼匠又开始了剖竹篾的工作,而宋遥决定暂时放下手头的其他任务,专心完成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毕竟,不能什么都要,先完成最想做的再说。
至于蓑衣的制作,稍微推迟一下也不要紧。
同时,宋遥让北大北小去协助狼陶和狼瓷。
最近几天的雨水影响了窑内陶器的烧制质量,不知道是下雨时间太早,还是雨水渗进了窑里,冷热交替,导致两座窑的陶器都出现了问题。
今天天气不错,正好可以重新烧制。
宋遥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能否用狼陶土来制作这个篮子?
但转念一想,陶制物品的重量和易碎性使得这个想法并不实际。
陶制品不仅重量沉甸甸的,而且为了保证质量,不能做得太薄,这样一来,重量问题几乎无法解决。
另外,陶制品容易破碎,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碰撞会让它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篮子编到二十厘米高时,宋遥决定停下手中的活计,这个深度已经能满足需求。
接下来,他把多余的竹篾反折回去,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之前可能出现的问题,还使篮身更加牢固。新竹篾柔韧,即使折叠也不会断裂。
宋遥拿起一片更厚的竹片,用力把篮口箍了一圈,而狼匠则用一根长竹篾把篮口牢牢固定。
等到篮子编好后,成果出乎意料地令人满意,无论是外观还是耐用度,都比先前的篮子强了许多。
虽然接口处的缝隙大小还有些不稳定,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的美观和使用。些许瑕疵,不过是经验不足所致,相信多加练习,篮子的品质只会越来越好。
用竹子编织的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确方便了许多。
以往不是用兽皮就是用狼陶盆,既笨重又不方便。
现在有了竹篮,不仅轻巧,使用起来也顺手多了。等狼匠把提手设计出来,那就更完美了。
提手的制作并不复杂,把原来的单环分成两个,在中间交汇形成拱形,稍作修改即可。
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后,不管是大篮子还是箩筐,技术上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不过,还是应该一步步来,让狼匠先从小的开始制作,逐步完善技术。虽然目前的设计已经不错,但工艺上还存在一些小问题,需要慢慢改进。
改进的任务就交给狼匠了,宋遥则要开始制作蓑衣。再拖下去,茅草就会干枯,不适合编蓑衣了。
现在茅草有些焉,正是编蓑衣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