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喜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思片刻后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然坐视不理,亦非良策。秦国之祸,迟早会降临我燕国。今赵魏楚会盟,亦是我燕国之契机。”
“传寡人旨意,即刻选派精锐之士,派得力使者前往联军营地,表明我燕国愿加入联盟之决心。但务必与联军商议好我军之职责、利益分配等事宜,不可盲目行事。”燕王喜目光坚定,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决然。
群臣见燕王喜心意已决,便不再争执,齐声应诺。于是,燕国朝堂上下开始忙碌起来,筹备着加入联军之事,一场关乎燕国命运的抉择,就此拉开帷幕……
反观赵魏楚三国听闻燕国想加入联军攻秦,起初对燕国之请也有所顾虑,毕竟燕国军队的作战风格与其他几国有所不同,且燕国过往参与合纵之事也偶有摇摆不定的情况。
不过,念及燕国同样能在兵力补充、情报侦察等方面提供助力,多一国之力也能让声势更为浩大,便同意了燕国加入。
于是,韩、燕两国军队陆续奔赴联盟营地。一时间,营地内旗帜飘扬,各国军队虽服饰、装备各异,但眼神中皆透着对秦国的愤恨与对抗秦的坚定。
各国将领开始共同商议作战方略,韩国的强弩手、赵国的骑兵、魏国的步兵、楚国的车兵以及燕国的军队,各展其长,试图拼凑出一幅完整的抗秦拼图。
然而,联盟内部并非毫无问题。各国军队长期各自为战,训练方式、作战习惯皆不相同,磨合起来困难重重。
且各国皆有自己的小算盘,在粮草分配、作战任务等方面时常产生争执。
但在李牧、春申君等将领的协调下,矛盾暂时得以压制,联军开始艰难地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与秦国的大战,而这场大战的胜负,将决定着各国的命运走向……
公元前 241 年,五国联军终于分工明确,踏上了攻秦之路。
以楚考烈王担任纵约长,负责对联军进行总体的协调与把控,在名义上引领着这支联合力量。而实际的军事指挥权则交予赵国名将庞暖,以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与指挥经验。
同时,赵国还派出太子嘉担任监军一职,肩负监督联军行动和维持军队纪律的重任,确保各支军队能够紧密协作、令行禁止。
一路上,黄尘滚滚,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如雷,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秦国进发。行至秦境,只见远处山峦起伏,地势险要,那便是秦军据守的关隘所在。
联军先锋赵军率先抵达秦国边境战场,骑兵们个个身姿矫健,身着黑色铠甲,手持锋利长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芒。他们列阵以待,战马嘶鸣,呼出的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化作一团团白雾,仿佛迫不及待地要冲入敌阵。
紧接着,韩国的强弩手迅速在阵后排成整齐队列,弩机上弦,箭头寒光闪烁,瞄准着前方的秦军阵地。魏国的步兵则手持戈矛,紧密排列,盾牌相连,组成坚不可摧的防御阵型,稳步向前推进。
楚军的车兵随后而来,一辆辆战车气势恢宏,车上的士兵威风凛凛,车轴滚滚,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能碾碎一切阻挡在前方的障碍。燕国的军队也迅速到位,士兵们手持兵器,严阵以待,准备配合其他几国军队一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