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事的许二哥、老郝、戚六郎等人明显出自同个地方,他们竟然听到了三四个版本的消息。
这说明什么?
那知县必是遇害无疑。且幕后凶手故意放出多种谣言,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那几人看着可不像官面上的人,居然都各自得到了消息。
这说明凶手散布谣言的手段又快又广。
苏木兰将驿站出了命案的消息,告诉了小柏、李凡两人,随后叮嘱两人回房,莫生事端。
苏小柏毕竟年纪还小,听得出了命案,吓得一缩脖子,赶紧拉着李凡就跑楼上去了。
苏木兰也随在两人身后慢慢的回房间。她却是有些奇怪,按理说那铁骨应该已经发现了马车上的箱子没了,怎么没喊闹起来?
想了想,苏木兰又返回身去王家兄弟的房间,吩咐他们去驿站看看热闹,打听些消息来。
王三孩儿等人的大间却是在一楼,青牛正带着几人玩叶子戏。
所谓叶子戏,实际就是古早的字牌。这东西介于麻将和扑克之间,就是后世乡下仍有些老人家喜欢玩。
本朝初期禁止赌博,也包括这叶子戏。只是如今天子没开国皇帝那般苛刻,虽然仍然禁止,倒不会认真抄检了。
只因叶子戏流行,就连那些官员、吏役平时闲来无事都要玩,又怎么禁止百姓呢?
在大正村,玩这东西的人少,只因每日里为那点吃食奔波还嫌不够,哪有时间和银子玩这东西。
倒是年节之际,偶尔会玩几把打发时间。
怪不得这些家伙竟然肯在房间安静待着,原来是在斗叶子戏。好在看样子他们并没有玩钱,而是各人面前放些石子。
博戏这东西历代盛行,像那位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易安居士,可不仅是词坛圣手,也是博戏高人!
她喜欢的却是“打马”,算得上后世麻将的前身。这位小姐姐虽然以才名闻世,其实还是酒鬼、赌鬼!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主流赏析多是从词面上翻译为,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荷塘深处。
实际上怕是除了喝酒,还打了麻将赢了钱才尽兴而归!
她可不是那些又菜又爱玩的人,相反是逢赌必赢。对她来说,赌为第一癖好,酒为第二嗜好,金石之学为第三喜好。
至于填词只怕是她兴之所至的感慨罢了。
正如与她同代的稼轩居士,也不是什么职业文人。后世戏称他为大宋第一古惑仔,那是有根据的。
他带领数十人,就敢冲进敌军数万人大营,生擒叛徒而回!
至于写词?那不过是他在不受重用的情况下,随便写点牢骚话罢了。他一生除了想领兵收复失地,就是治理朝政。
青牛几人见苏木兰吩咐,收起了叶子牌便出去打探消息。过了半个时辰几人才回来。
只不过几人刚从乡下出来,也没见过太多世面,打探出来的消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