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鸠摩智长呼一声佛号,面上又挂上微笑,缓缓道:“慕容先生的武学见识,小僧一直是佩服的。不过他推崇六脉神剑为天下第一剑法,小僧却心存疑虑。若真如慕容先生所言那般精奥,只怕贵寺虽有剑谱,也无人能够练成。若有人练成,怕是也未必有那般精奥。既是这般徒具虚名,无裨实用之物,贵寺又何必如此重视,以至伤了天龙寺和大轮寺的和气,有损大理国和吐蕃国的邦交呢?”
此言一出,饶是本因等老僧修佛参禅数十载,也忍不住变了脸色。什么得道高僧,竟然仗着国力强行索要,这与强盗何异。
只见端坐蒲团的本因挺直身子,森然问道:“明王之言,是不是说:天龙寺若不允交经,大理、吐蕃两国便要兵戎相见?”
鸠摩智道:“我吐蕃国主久慕大理国风土人情,早有与贵国国主会猎大理之念,只是小僧心想此举势必多伤人命,大违我佛慈悲本怀,数年来一直竭力劝止。”
言下之意,要不是他劝着,吐蕃早出兵打大理了。你们不乖乖献上剑谱,就等着吐蕃大兵压境吧。
本因等顿时犹豫,若用六脉神剑剑谱换少林七十二绝技,似乎并不吃亏,又能避免两国交兵生灵涂炭,似乎也无不可。只是在别人威吓下同意,实在太过丢脸。
“嘿嘿嘿!”堂内忽然响起冷笑声,鸠摩智扫视众人,却并没见到什么人开口,只听那声音说道:“大理立国百余年,还怕与你吐蕃一战吗?明王要战,那战便是,倒是吐蕃国力大损,不知周边各国,是否会坐失良机。”
鸠摩智的目光锁定那个坐轮椅的残疾和尚,天龙寺有哪些高手他早打听清楚,却从没听人说过这么一个残疾和尚。这人能与方丈本因和牟尼堂三本并列,就绝不是泛泛之辈,但他脸上一道刀疤,面无表情,眼中满是凶光,怎么看也不像修佛之人。
鸠摩智暗暗叫苦,天龙寺中这种狠人,绝不会受人威胁,这下更麻烦了。又听之前那个少女脆声道:“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妥协让步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与其今后一退再退,不如一开始就一步不退。”
旁边那个一直低着头的青年忽得抬起头赞道:“这是宋人苏洵《六国论》里的句子,没想到曦妹你也喜欢。不过吐蕃国力虽比大理强,但将其比作强秦,那也太过誉了。”
鸠摩智知道自己的威逼也没用了,能出现在这牟尼堂中俗家之人,一定是大理段氏年轻一辈中的俊杰,对大理朝堂一定也有很大影响。如今无论天龙寺还是大理朝堂都不惧一战,难道自己真要回去劝国主起兵?以什么理由?为了一本武功秘籍?那自己的高僧人设就立不住了。
枯荣还在想怎么委婉地拒绝,没想到段延庆和常曦已经强硬地顶了回去,只得道:“明王虽然愿以少林寺七十二门绝技交换,但我大理段氏自有自家武学修炼,不敢贪图别派武功。请恕老衲拒绝。”
鸠摩智故意激道:“我看是你们自知六脉神剑徒具虚名,不敢拿出来献丑吧。”
段延庆笑道:“明王休要拿这话激将,既然明王倍加推崇的慕容先生也评我段家的六脉神剑为天下剑法第一,又岂是那么容易练成。我师父主修枯禅,我们师兄弟也并未专修这门剑法,明王若是想见见六脉神剑的威力,不妨十年后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