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一口香茗后,长孙无忌这才慢慢开口:
“我原是支持太子殿下的,现在却又公开提出废黜太子的要求。此事自然令陛下疑惑重重,所以才会召我进宫详谈。也就是这么一件小事。”
听闻此言,崔文远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齐国公您是如何应对陛下的质询呢?”
“我能如何应对,自然是据实而言。直言李承乾作为太子,对我大唐仙域不利,是我亿万黎民之不幸。”
长孙无忌语气坚定地答道。
“还有,在谈话间,我还特意提到,倘若李沧浪乃是陛下的亲子,那么立他为太子才是最为恰当的选择。”
长孙无忌继续补充道。
听到这里,崔文远顿时精神振奋,急切地问道:“那陛下对此有何反应?”
“陛下并未勃然大怒,但也并未明确表态。只是一时愣住,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长孙无忌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所见所感。
“这么说来,陛下心中也有这样的想法啊!”
崔文远欣喜不已,他知道如果李世民没有这样的念头,必定会在第一时间雷霆震怒。如今李世民的沉默,无疑意味着他内心深处也在权衡此事。
在仙凡交织的世界里,李沧澜被长孙无忌一顿训斥,然而此刻的李世民并未雷霆大怒,反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他的思绪无疑落在了是否册立李沧澜为储君的问题上。在民间或是朝廷上下,众人皆认为李沧澜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然而,自古以来,嫡长子继承制犹如天条铁律,让人不敢轻易触碰。
李承乾身为嫡长子,却沉迷男宠,又诬陷武王,此事在长安城内闹得沸沸扬扬,其声誉已跌至谷底。倘若李沧澜皇子的身份得以昭告天下,崔文远坚信,必有更多的臣民愿意拥戴李沧澜成为大唐的储君。
然而这一切背后的波涛汹涌,李沧澜却毫不知情。他刚刚从皇宫出来,又被宦官召了回去,对此不禁抱怨连连:“哎呀,老子刚出宫门,现在又要把老子叫回去,真是烦人呐!”
太极殿的一侧殿内,宦官引领着李沧澜走进去。“武王殿下,陛下在里面等着您呢,请您自己进去吧!陛下特意交代让您一人前去。”宦官毕恭毕敬地站在门外。
李沧澜闻此言,不由得一愣,“让我一个人进去?”他对李世民的心思揣摩不透,不知为何要这般安排。莫非是要正式承认他是皇子的身份?
其实,如果李世民真的要认回李沧澜,李沧澜自己也尚未做好接受的准备。毕竟,李世民确实是他的亲生父亲,那份血脉相连的感觉无法否认。然而,每当想起李世民曾无情地抛弃他,李沧澜心中便会涌起阵阵寒意,对李世民充满怨念。
带着纷繁复杂的思绪,李沧澜踏入了偏殿。殿内,李世民并未端坐,而是肃然站立。看到李沧澜进来,他疾步向前走去。
“儿臣参见陛下。”
李沧澜略显生疏地朝李世民微微躬身行礼,内心却对与李世民独处颇感不适,只想尽快谈完正事离开。
“武王无需多礼。”李世民见李沧澜对自己如此疏离,脸上的喜悦之色顿时消退不少,原本靠近的脚步也随之放缓。
“陛下今日召儿臣前来,有何要事相商?”李沧澜语气沉重地问道。
与李世民单独相对,令李沧澜颇感不适,因此他急于切入主题。
李世民沉默片刻,随后郑重其事地说:“假如朕让你做储君,你觉得如何?”
话音刚落,李世民便直视着李沧澜,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让儿臣做储君?陛下该不会是在跟儿臣开玩笑吧?”李沧澜身形微震,尽管他早已有所预料,但此刻听闻此言,仍不免心惊胆战。
“你看朕的样子像是在开玩笑么?”李世民严肃地反问道,脸上毫无笑意,同时将搁在一旁桌案上的玉旨拿了起来,递向李沧澜。
李沧澜忙伸手接过玉旨,小心翼翼地展开。他知道这份笔迹飞扬的字体出自李世民之手,显然这份玉旨是由李世民亲自拟订,连礼部都没有介入,足见李世民对此事的高度重视。
“看来陛下确实不是在开玩笑啊!”李沧澜看着玉旨上明确写着要册立他为大唐储君,并废黜李承乾的内容,心中震惊不已。
他万万没想到,李世民竟然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实在是让他感到意外!
“你觉得怎么样?如果你同意的话,朕马上就会废黜李承乾,封他为亲王。不过,既然你要做储君,就必须公开你与朕的亲子关系。”
李世民缓缓地道出条件,亲子关系,自然是指他与李沧澜之间的真实父子关系。一旦李沧澜成为储君,就意味着他将以正宗大唐储君的身份示人。
“这个……儿臣还需再仔细考虑一下。”
李沧澜挥了挥手,慎重地答道。
“朕希望你能给个肯定的回答,毕竟朕也希望你能成为储君。比起李承乾,你更为出色,朕更想听到你唤朕一声‘父皇’。”
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看着李沧澜,眼神中流露出深沉的父爱。
“儿臣还需要再好好思量一番。”
经过深思熟虑后,李沧澜并未立即给出答复,而是决定再好好权衡一下。
“好吧,朕给你时间去想。如今朝堂的局面你也看得清楚,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几乎都唯你马首是瞻。朕还在位的时候,尚能镇得住他们;但如果朕不在了,李承乾继位,恐怕难以驾驭这些大臣啊……”
李世民忧虑重重地说道。
李沧澜自然明白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在位之时,大臣们尚不敢轻举妄动。但如果将来李世民驾崩,那些文臣武将必然会选择拥立李沧澜。届时,李沧澜与李承乾之间的矛盾将激化,甚至可能引发战乱,这绝非李世民所愿见到的结果。
因此,李世民必须做出抉择:要么现在就册立李沧澜为储君,要么彻底打压李沧澜的势力,以确保李承乾顺利接掌皇位。
李沧澜并不愚钝,他完全理解李世民的顾虑。于是,他选择了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