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泰的眼睑剧烈颤抖,他万万没想到长孙无忌的一番话语竟产生了如此震撼的效果,几乎令朝廷半数以上的臣子为之动摇。起初,大家只是打算让李承乾受些惩罚,譬如闭关修炼,反省己过。然而此刻,仅仅因长孙无忌几句激昂之词,便引来了废黜储君这一重罪!
李承乾面色惨白,惊恐万分;李世民的手指紧握,暗自发力,面对群臣纷纷要求废黜储君的声音,他又能有何作为?
......
长孙无忌察觉到朝堂之上压抑的气氛已降至冰点,他微微抬首,望向李世民那锐利的目光,心中不禁苦涩。当他瞥见李承乾瞪大的双眼,满是惊惧之色,更是愧疚不已。毕竟,李承乾可是他的亲外甥啊!如今,作为舅舅的他,竟然就这样无情地坑害了自己的亲人,实在有违道义。然而,为了长孙家族的利益,舍弃脸面又有何妨?
此刻,长孙无忌的目光落在了站在一旁的房玄龄身上。房玄龄身为尚书左仆射,即左丞相,贞观年间以左为尊,故其地位等同于大丞相,堪称文臣之首。长孙无忌深知,在这种关键时刻,唯有房玄龄出面发言,方能稳住朝堂上混乱的局面。
长孙无忌频频向房玄龄示意,然而房玄龄今年虽不过四十出头,眼神尚且清明,并未忽视长孙无忌的暗示。但他却选择视若无睹,心想:长孙无忌你若是寻死,可别拖累我!你连自家亲外甥都要坑害,真是可怕!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李沧浪扭头看向房玄龄,却发现他竟然闭上了眼睛,仿佛也要效仿自己闭目养神。李世民自然明白今日之事必须妥善处置,否则必会引发大乱。
“房相,你是我国之宰相,对此事有何见解?”尽管房玄龄闭目不语,李世民仍点了他的名字。
房玄龄哀叹一声,他本不想掺和此事,但皇帝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点了他的名。这浑水,他房玄龄真心不愿趟!
事实上,房玄龄只想一心一意辅佐李世民,至于李世民之后的事宜,他从未多加思索。在他看来,李世民正值壮年,至少还能活个二三十年,哪用得着操那份闲心呢!朝中的许多大臣也都抱有类似的想法。然而今日,在朝会上,长孙无忌公然提出了这个现实问题,迫使大臣们不得不重新审视。
“陛下!”在众官员期待的目光下,房玄龄缓缓睁开眼睛,走出队列,沉声道:“微臣认为长孙大人所言欠妥,废黜储君之举自古以来牵涉甚广,实不宜轻易为之。而储君确有过失,应当严惩并加以教导。”
听闻房玄龄此言,李世民点头称许,这正是他所期望听到的意见。轻易废黜储君,会让天下百姓如何看待他李世民呢?对此,李世民心存顾虑。
“房相所言极是!诸位爱卿还有什么意见要发表吗?”李世民环顾四周,目前局势已是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各执一词,他急需另一位贤臣站出来支持房玄龄的观点,以便公开反驳长孙无忌先前的说法。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沉默不语、身患重疾的杜如晦突然咳嗽起来。平日里,李世民都会让他在家静养,不曾想今日他竟然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如晦有何见解?”李世民惊讶问道。
杜如晦走到台前,终于准备开口。看到杜如晦走出来,李世民内心激动不已。他知道房谋杜断,这两人向来心意相通,说的话肯定也是一致的。因此,李世民坚信杜如晦一定会支持房玄龄的观点,这样一来,长孙无忌就将陷入劣势。
不只是李世民这么想,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也大多持相同看法。李承乾此刻也渐渐露出笑容,他已不在乎任何惩罚,只要能保住储君之位,就有翻盘的机会。一旦储君之位被废,他李承乾就真的完了。
在众人紧张而又期待的目光注视之下,杜如晦拱手行礼,举起了手中的玉简,
“陛下!微臣以为,应废黜储君!”
“轰!”
杜如晦此言一出,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