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还要费一番口舌(1 / 2)

并汉 做梦中 3399 字 11天前

§0065§ 还要费一番口舌

《并汉书·天文志》:……先主幼聪警,才思俊彻,敏朗绝伦,读书过目便能讽诵,诵九千言,妙入幽微。光和中,创公元纪年历法,令人匪夷所思。……

菊花盛开时,董先一行人终于来到雒阳外的北邙山。

他并没有进雒阳,而是先到自己选定的落脚点。

还有什么比住自己的房子更舒适的呢?!

这可是一万亩山地,签下了十五年的租契。

房阿强在此建有烧制砖、瓦、水泥、琉璃的工坊。

以及人员住宿的房屋,储备物资的地窖。

什么都很齐全。

这几年为皇宫修建的任务不断。

周边的人都很熟悉。

知道这个工坊是为皇家服务。

所以也很少人来打扰。

这不,刚刚完成永乐宫火灾的修缮和四百尺观的建筑项目。

眼下房阿强团队正在休整。

听说将作大匠何进,因四百尺观要升任河南尹了。

这可是从二千石到中二千石的距离。

很多人这一步死活都跨不过去。

何进因一个工程就成功实现跨越了。

董先初到雒阳。

他第一件事不是去找光?勋下的郎署报道。

也不是去太常管理下的太学,迎接对童子郎九千字的入学考。

却是先到北邙山的地窖内,为自己培养蔬菜花朵。

女皇冬季命令花开的故事,别人不知,前世的董先却是知道的。

他这是要为推广发酵肥料造势。

毕竟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只有肥料用好了。

收成才有可能再加一点。

黔首也才能少饿死一点。

西方商团长赵峰和司隶商队长莫辰只能全力配合。

反正雒阳这里盈利多。

不怕董先折腾。

等董先教会枝和益用温室方案照看地窖中的花后。

便与典韦去郎署报道。

雒阳十二城门,对应十二亭。

有军队看门,还有警察维护治安。

另外,雒二十四街,每街还有一亭。

要知道,整个灵丘,即使立县改属,特立一乡。

也还是只有四亭。

一个在城亭,不仅要管诏阁城,还要管周边的邑落。

好在董先有身籍名数、过所路传、还有举郎和荐入太学的书契名刺。

这一路总算顺利。

父亲董建,能举家一人为郎。

虽然仅仅只是比三百石的郎中,而且还要持戟值班,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

上面还有比六百石中郎和比四百石侍郎管着。

但也不能浪费。

值得董先配合折腾。

只是目前董先不想太早走上工作岗位。

于是他想向光?勋申请就读太学。

并拿出中山郡学文学师程顺的推荐书。

这时的光禄勋正是刘宽。

就是收公孙瓒为弟子的那个前太尉。

他不喜欢洗澡,但却喜欢喝酒,且待人宽仁。

曾经派奴仆买酒,但奴仆却喝醉了,客人怒骂为畜产。

身为刘宽的奴仆何曾受此辱骂,于是心情沉重。

而刘宽怕奴仆自杀,于是马上派人去探视。

同时,他又客人说:

骂奴仆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侮辱比这更厉害呢?说不定会去寻死。

还有一事,刘宽上朝前,刘宽夫人故意让婢女把肉汤倒在他的袍服上。

这样做,仅仅只是想看他会如何生气。

结果人家刘宽反而问婢女有没有烫到手。

如此宽仁的刘宽得到下面郎署的汇报。

看到董先如此好学,自然同意。

不仅如此,还发给入宫的符节。

随时可以到郎署报道。

只是没上班的期间,没有俸?。

这意思很明显,相当于让董先停薪留职去读研。

要说奇怪,其实也不奇怪。

这董先之名,刘宽早就听过。

光和四年,度辽将军徐淑上报的备寇鲜卑计划。

当时刘宽是太尉。

他批准的计划中,就是由灵丘庶民董先率奇兵突袭鲜卑王庭。

年纪虽小,却有统御能力。

四战鲜卑,有勇有谋,屡次胜利。

当时还有提及,这董先献光和犁,创珠算法等事迹。

如今还被前太学文学师程顺推荐。

又因功被举为郎中。

这刘宽见后起之秀跑进自己瓮中,于是有意收为弟子。

而董先自然高兴。

这是谁呀。

弟子遍天下的前太尉刘宽。

能向自己伸出手,自己当然不能错过。

其实刘宽最重要的原因是看中董氏美酒。

那玩意太贵。

现在能收董先,意味着美酒在手。

而董先自然不负刘宽期待。

为感上级的伯乐之德,特地隔三差五地进献美酒。

这一来二去。

只为混了个脸熟。

多个朋友多条路。

何况是多个有名的恩师呢!

搞定光?勋的郎署。

董先又来到太学。

太常杨赐正组织童子郎进行入学考。

从有汉以来。

对神童向来是来者不拒。

但为了能得到货真价实的神童。

以防混水摸鱼。

也设定了严格的考核。

在第一任相国萧何的手上,历史上最早的神童KpI体系,就此问世:

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

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

中兴以后,左雄又进一步确认:

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

一旦被举为童子郎,即可为官,品德孝悌、成绩优异的还可任尚书、御史等官职。

而举孝廉也有要求:

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当然这一条只能约束常人,对于非常人是无用的。

比如袁绍、曹操。

但也因此掀开了国人内卷的风尚。

比如:

位列二十四孝之一的黄香年十二,博学经典,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任延年十二,为诸生,太学中,号为任圣童;

杜安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

这三位后来都成就非凡。

任职二千石。

尤其是黄香。

更是位至三公。

如今太学的神童队伍,即将加上董先。

按规矩,先考九千字,再考六体书,然后写笺奏。

和董先一起的还有一位身高近八尺的少年。

监试者看他个子高,怀疑他故意隐藏真实年纪。

但这位少年说:

我内外的家人,身材一向都很高大。

我虽然年幼,却没有急功近利的家风。

用谎报年纪来争取成就,这不是我的志向。

这话听得董先不由在心中竖起大拇指。

而现场的监视者也不例外。

九千字,是可以根据自己修习的经学来选择的。

这对董先来说不成问题。

冰鉴之眼的记忆强化。

只是抄写而已。

而六体书。

指的是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六种,相当于考外语了。

这个并不需要每个字都认识。

只要常用字能对应上即可。

也就是有阅读能力。

毕竟这个时候的书简,来源多种多样。

上面的字体也是多种多样。

更别说太学了。

来自上古的书简更是如此。

入太学,自然免不了要接触到这些字体。

所以才会有此要求。

最后是笺奏。

简单说就是写应用文。

比如写个诏、令、状、报、笺、书、答、告等。

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随便抄抄,也能通过。

不过,让董先比较好奇的是那位比自己高的少年。

同样,那位少年对董先也很好奇。

今年只有他们二人被郡学举为童子郎。

彼此好奇,也不奇怪。

于是,两人考后,私下一交流。

董先这才知道,少年名叫司马朗。

他的弟弟就是那位臭名昭着的司马懿。

但如今司马懿才四岁。

这时下手,太不仁道,有损自己的形象。

而这司马朗比自己还小一岁。

可是这个头,比自己高一尺多。

董先得知这是司马懿的老哥,不由心中发怵。

司马八达。

没有一个是善茬。

还是谨慎为好。

而司马朗则对董先佩服有加。

仅比自己大一岁,就经历繁畤之战,平城之战,夜袭白登山,火烧王庭。

这事自己可做不到。

随着助教中郎、主事、掌故、治礼三郎层层阅卷。

两人的答卷呈到太学博士祭酒跟前。

太学博士祭酒着看着两人的考卷。

司马朗的中规中矩,没有话说。

但这董先的试卷,不由让他们犯了难。

董先写的九千字,竟是《九章算术》前四章。

这不像是要入太学学习经书的态度。

时任太常杨赐接到博士祭酒的汇报。

于是大笔一挥,让董先去找刘洪报道。

这算术,还有谁比刘洪厉害。

况且,人家中山郡学推荐老师程顺也说了,这董先好算。

而且现在有顶替算筹趋势的算盘,正是这董先所创。

如此一来,只有刘洪才能成为董先的老师。

而这刘洪,虽然现任谷城门侯。

但也借调太常太史部。

研究天文历法。

有他教授董先,最好不过。

就这样,刘洪成为董先的新任老师。

董先拎着束修前去拜访刘洪。

这谷门离北邙山也不远。

往来都很方便。

董先见到刘洪

刘洪年过五十,不爱说话,成天眉头紧皱,一副欠人五百万还不上的样子。

他原本白天值守谷门,夜观天象,计算历律。

日子过得无欲无求。

但太常突然给他安排了一个弟子。

这让他很不适应。

这时候的弟子,吃住都跟着老师。

尤其是像董先这样的远道而来的,更是需要如此。

当然了,老师可以使唤弟子做事。

也因此,跟着刘洪学习,就免去了诸如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的流程。

刘洪直接拿给董先一个算盘。

并让董先协助自己计算。

董先一边计算,一边推测刘洪在思考的问题。

于是他直接抛出公元纪年历法。

按董先所述,把前汉元始元年当成公元元年。

前汉平帝刘衎是公元前一年登基的。

但王莽却是在公元元年掌权,任大司马,掌管禁军的。

而这一年也是前汉失去政权的元年。

董先解释说,这是要提醒后人,避免重蹈复辙。

至于历法其它的要素。

董先将现在一月三十天,一年十二月,中间加闰月调节,改为平年三百六十五天,闰年三百六十六天。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七个月为大月,有三十一天。

剩余为小月,其中四、六、九、十一这四个月三十天。

而二月份作为调节平闰年的月份,平年二十八天,闰年二十九天。

董先还当场画出月历。

一月一张,七天一行,一个月四到五行。

并告诉刘洪二十四节气在公元纪年历法的位置。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在六日、廿一日;

下半年是在八日、廿三日。

并告诉刘洪,这套历法,要比之前的准确。

刘洪当场愣住了。

这与现有的历法完全不同。

但却好像很有道理。

于是他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董先画的月历上来。

这哪是给我找弟子呀。

分明是给我找老师的!

他拿着十二张月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