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郎君果然大手笔(1 / 2)

并汉 做梦中 3927 字 11天前

§0029§ 郎君果然大手笔

《黄天战纪》:……光和年间,角为太平道,先为百工堂,二人于卢奴城郊甄氏私旅私会,阴谋天下,众人皆无所知。……

有了这场突然被太平道信徒围困的风波。

接下来,臧洪也不敢托大。

于是赶紧送董先回到郡寺。

这安全问题不小瞧。

尤其是像董先这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而董先也是如此,按自己对张角的了解。

一个想以善道致太平的人,应该不会在公开场合危害一个九岁小孩。

但信仰有时会让人无脑。

你不会,不表示别人不会。

明的不会,不表示暗的不会。

上头的人不会,不表示下面的人不会。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少。

不要把对方想得太好!

董先也想赶紧回到褚燕、黄龙等人的保护下。

不然到时重生变重死就不好了!

当天用完饭后,在董先的要求下,董畯四人便赶紧回到城外私旅。

万一如果郡寺也被太平道人围困。

只为换取董先他一人。

到时臧旻和自己双方都会很为难。

交,有违道义。

不交,牵连无辜。

另外待在城内,也无处可逃。

去到城郊,到时随便乔装改扮,四海任我逍遥。

再说了,人家臧旻只招待董畯、董建、董先、相里器四人。

其余人只能该回哪回哪。

比如张光和董武住邮亭客舍。

而董固、褚燕、黄龙等人则继续住城外甄氏私旅。

这些日子,私旅内的众人也没闲着。

他们除了定时碰面外,还调查合股经营的事项。

走访了解中山及周边的风俗民情。

尤其是董固带着莫氏十二名肆者,沿途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跟随董先以来的所学所思。

他也知道靠自己一人之力不行。

要为少主聚钱粮,只有能为少主多培养人才,才是真正帮少主做事。

私旅内,众人得知今天少主被太平道信徒围住的情况,不由心头一紧。

但听到唐周为他解困后,不由都有疑惑。

褚燕等八位护卫也决定分成两拨人马,日夜轮流守着。

一夜无事。

次日晨,轮到褚燕、黄龙、左子良、张阿雷值班。

董先还未起,当班无事,他们便拿出部曲的识字印刷书籍翻看。

这一天一个字,是少主的要求。

他们可是一刻不敢忘。

强兵、铁军等人,都能说会写的。

只有他们泥腿子,字识得少。

有危机意识,所以自然抱团取暖。

“这几天学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是啥意思?我又忘了!”

“董敬安说了: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哦”

不到七个月,千字文,他们已经学了二百字左右了。

四人谈论之时,有三位太平道人悄悄靠了过来。

其中较为年长的一位,看着他们手中书籍,似乎十分感兴趣。

想借,但又不好意思。

只能在那侧耳听。

他就是张角。

听到唐周报告,城内发现董先踪迹,于是就安排人跟着,寻找机会。

唐周作为唯二见过董先的人,马元义还在嵩洛行事,那只能由唐周认人了。

确认董先住在甄氏私旅后。

张角便带着唐周、张牛角、张白骑和力士管亥、吴霸、吴桓、徐和、黄邵也一起入住甄氏私旅。

不过,没啥好房间了,只能住厕所隔壁。

现在张角带唐周和张牛角出来,想悄悄与董先来个偶遇。

但来到董先的门口,发现警戒甚严。

尤其是守卫还在抓紧认字,这让他感到震惊。

张角听了一会,忍不住上前,指了指书,开口问:

“这是什么?”

褚燕不以为意:

“这是我们少主给我们的书,他说没有知识的部曲不能成为强大的部曲!”

“能否借某一观?”

“不行,人手一本,随身携带,书在人在。”

董先倒是没要求这么严格。

但董武要求了。

强兵和铁军执行了。

这叫层层加码。

以防万一。

当然了,也有层层减码的。

比如齐抓共管,谁也不管,一个道理。

凡事有利有弊。

重要的在执行的人身上。

张角也能体会。

弟子多了,手下多了,信徒多了,自己的意见传递到一线,总感觉有些变形。

高位者总是觉得自己的意志得不到贯彻。

但一线者总觉得高位者脱离实际。

于是两者都会微调。

张角看到他们人手一本相似的书,几乎一模一样,心中有了想法。

光凭这今晨所见,能有这种本事的人,也是值得他走这一遭的。

一切见过董先后再说吧。

唐周欲上前通报,被张角拉住,只见他亲自上前:

“能否帮忙通报,就说钜鹿张角,欲见先郎君!”

身为三十六方的大贤良师,放下姿态。

这还是很让人动容的。

张角一路从广宗县出发,经安平、常山到中山。

他也知道这光和犁在董先献犁之前就有,一张炒到五千。

但现在董先献犁之后,一张犁跌落成不到二千。

能做出这样大牺牲的人,应该与自己致太平的理念一致。

张角在权衡后做出的决定。

能拉拢此人,一定有用。

褚燕见是三位道人,想起少主被太平道信徒所围之事,有些警惕。

但人家有礼有节,来求见少主,自己当然要把选择权交给少主。

董先被叫醒,听到张角来访,睡意全无。

我靠,是张角来见我!

我有何德何能呀!

那可是张角呀,能令万民景从的张角。

光是他死后,广宗城下,与皇甫嵩力战而死三万多人,还有五万人宁死不屈,投河而亡。

信徒听到他死的消息,心中的依靠顿时没了,愿意相从于地下。

这等人格魅力,亲自来见自己了!

怎么办?怎么办?

挺急的,在线等!

董先打开冰鉴之眼,显示离自己最近的除了褚燕四人的亮红点外,另有三个亮绿色点。

没恶意,那好办!

既然是你亲自来求见,那主动权就操在我手!

一切顺其自然吧!

一番简单梳洗。

也算是尽了礼数。

然后才让褚燕请人进来。

唐周和张牛角欲陪张角入内,却被张角按住。

张角让他们二人在门外等候。

自己在褚燕的陪同下入内。

这意思很简单,万一谈不拢,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所以还是保留一点好!

董先住处。

草席已铺好。

张角与董先相视而坐。

一个年过不惑,一个方过总角。

一个自带宗教光环,一个自称仙人之徒。

一个一路走来,风餐露宿,才有如今成就。

一个重生不过一年,似乎如有神助,已有如今成就。

两人眼神之中,各有敬意。

褚燕立于董先身后,以防万一。

张角也能理解,自己是大人,董先只是小孩。

若是自己如同董先一样,单独在场,也会没有安全感的。

两人沉默一会,张角开口打破沉默:

“钜鹿张角,有感董氏先郎君,献犁造福于民,特前来相见。”

董先略显紧张:

“张大贤良师,久仰大名。昔日贵道马仙师和唐仙师曾与小子有数面之缘。”

“今日与大贤良师一见,此生愿足矣!”

张角听了这话,觉得有戏。

于是他带着善意提出邀约:

“先郎君献犁,颇得致太平之道,角斗胆,邀先郎君加入本道,以善道致太平。”

张角认为黄帝时是太平之世,是最美好的。

在那个世界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饥寒病灾,也没有诈骗偷盗。

人人能够幸福自由地生活,有了问题,会自己忏悔,互相谦让。

于是脱胎于此的以善道致太平理念,就变成太平道的教义。

董先婉转回绝:

“不知大贤良师之致太平该如何实现?”

张角用太平经言回答:

“经中有言:学而不得明师,知何从得发乎?治国欲乐安之,不得大贤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乎?”

“又言: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

“故金城九重不如事一大贤也,是故古者圣贤皆事明师,以解忧患也!”

“角不才,愿为贤良,以一日之明,领亿亿众星。”

简单说就是,听我的!

董先以此为机,指出:

“良师此言差矣,天下人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只要亿亿众星,愿齐心协力,那照亮世间,时日可待。”

“因此,先认为,要想致太平,需人人愿意致太平,愿意团结起来一起致太平。”

“而不是你叫我致太平,我才跟你致太平。”

但随后又口气稍软道:

“其实先对良师有此宏愿,也心生佩服,对致太平之事,也甚为倾心。”

“但只靠一日一师,若是有遭一日,这一日一师有了不测,那致太平大业该如何进行?”

你若不在,没人引领,大家该怎么走?

是呀,我若不在,你们该怎么走下去?

张角愣住了。

人家董先讲的是事实,自己虽然也做了安排,但自己的两位弟弟跟自己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这……”

董先见张角有些迟疑,于是趁热打铁:

“不若,你我以太行山为界,以各自的方式,实践如何致太平!”

这小子胆挺肥,老子从熹平元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奋斗了那么多年。

你想跟我比,还嫩着呢!

张角胸有成竹,这短短不到十年,已经有三十六方,数十万弟子,上百万信众。

他可是本钱很雄厚的咧!

“可有期限?”

“不妨以十年为期。”

“可有赌注?”

“十年后,若我不如你,到时我加入你。若你不如我,你便加入我。如何?”

“以天下为注,先郎君果然大手笔!”

张角心想:

离甲子年不到十年。

按眼下局势,宫中也有宦者内应。

时机一到,席卷天下有何难!

这唐周说的果然是对的,这董先一心只想在太行山苟营。

而董先则思考:

扛着道旗果然好用。

我承认你的理念不错,我也愿意做。

但你的方法不行,我想用自己的方法。

而且提出了一个两全的方法。

并不是永远拖下去,而是让你看到吞并我的机会。

十年,能赢我,我就服你,跟你混。

如果十年后,你还在,那么冰鉴之眼带来的历史记忆也将不一样了吧!

到时加入你也未尝不可!

俗话说,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加入。

这样无论是对我、还是对太平道来说,代价最小。

况且,现在还有许多事情比太行山以西重要得多。

太行山以西外族多,人口少,资源少。

相反,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南,那才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地方。

两人都是这么想的,一个想苟,一个想营。

所以两人暂时达成共识。

“唯一要求是,今日之约要保密!”

董先提出自己的要求。

张角想了想,也是,自己和一个九岁总角小儿对赌天下。

这事若是传出去,的确不好!

“诺!”

董先转向褚燕,褚燕也点点头。

对董先而言,在乱世彻底乱之前,自己可不能和太平道扯上太深的关系。

一来,自己没本钱耗,比如在朝廷内没有宦者给自己撑腰,在地方上实力不像汝南袁氏可以操纵黄巾。

要知道官渡之战,汝南黄巾就是听从袁绍指令,在曹操后方给曹操捣乱的。

二来,从184年光和七年张角三兄弟的黄巾起义失败后改元中平,到207年建安十二年乐安黄巾徐和、司马俱等攻克郡县被夏侯渊讨平。

这二十几年的黄巾屡次闹,但闹完之后,再无黄巾记载。

这说明黄巾有内部深层次的问题,不改,就无法成事!

所以,董先不能过多牵扯进去。

这场赌约,能不外泄就不外泄。

虽然无论输赢,赌约外泄都能为自己扩大影响,但也会增加风险。

你让那些支持你的人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