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 推广之路(1 / 2)

飞越泡沫时代 斜线和弦 2141 字 10个月前

(两章合一章)

翻唱是为了打开知名度,正因如此,翻唱之后,就一定要再跟上一张合适的新单曲,如此才能将通过翻唱收集来的关注度,转化为实打实的人气。

这一点,是两个制作人,乃至于制作公司和唱片公司之间的默契。

没有单独做的企划,考虑第一步的时候,就要一并考虑到往后的至少三步,所以,在《17岁》制作之前,关于《17岁》之后要怎样做,就已经开始考虑。

而到了现在,则是要把这种考虑慢慢变现的阶段。正因如此,对于岩桥慎一接下来要准备怎样的新单曲,执行制作人才感到好奇。

选曲会也好,制作前的团队会议也好,一定会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但在那之前,执行制作人还是想进行这么一次非正式的沟通,也好对他要做什么、又如何去做心中有数。

可以用翻唱来打开局面,但是不能给自己贴上一个翻唱的标签。有众多翻唱一发屋的前车之鉴在那里,不能翻完了以后查无此人。

《17岁》无疑是借了南沙织的东风,但是,好就好在,这又是一支和南沙织的原曲完全不同的翻唱,甚至是一种再创作,而不像是另外一些翻唱者,仅仅把原曲买回来重新和化。

尽管借着南沙织的名气,大众接触这支单曲的时候,首先带着的也是旧有的对南沙织《17岁》的印象,但是,真正听的时候,这支新的《17岁》呈现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东西,更多感受到的是现在欧陆舞曲的流行。

这样一来,就削弱了南沙织对森高千里的影响,更方便她接下来的发展。

……

“具体的主题还要再进行商讨,但是,有可以确定的地方,首先曲风是不会变化的。”岩桥慎一说,“现在是欧陆舞曲还能再热下去的阶段。”

这不是一阵突然刮起来的风,而是早有酝酿,并且还有坚实的时代背景作为支撑,仍旧有着广阔空间的流行。这一步走对了以后,下一步的目标,应当是走一条贴合流行、同时又有森高千里自己风格的路。

“我们借南沙织的招牌来吸引观众,但是又采用全新的编排,放大和南沙织之间的差异,将观众原本放在‘南沙织’身上的注意力吸引到‘欧陆舞曲风’上面来。”

这张翻唱单曲的精妙之处也就在这里,虽然借用了前辈大物的名气,内里的核心却一直都在紧扣现在的流行。

“但是,不能安于现状。要弄清楚一点,是森高桑演绎了某种风格的歌曲,而不是因为某种风格的歌曲正流行才一直让她唱。”岩桥慎一指出重点。

听上去好像没什么两样,都是在说森高千里唱欧陆舞曲这件事,但实际上区别很大。要把她区别于单纯赶流行的歌手,为她染上属于她自己的颜色。

“我们的森高桑条件得天独厚,拥有相当的才能。”森高千里人不在,夸起她来的时候反而更加方便。

“确实,她不是一般的‘偶像’。”说到这,执行制作人苦笑一下。

就是因为认定她并不是一般的偶像,最开始才选择了那样一条不伦不类的实力派路子,到头来惨兮兮,不得不中途放弃,引入岩桥慎一这个外援。

“所以接下来,也可以适当的开始展示、运用她的才能了。”岩桥慎一说,“之前演唱会上她的架子鼓表演收获的好评不少,这个信号不错。”

他最开始就清楚一点,虽然让她放弃了当实力派,但是从来没想过浪费森高千里的才能。

“下一张单曲也是这样,首先借着欧陆舞曲风的招牌稳住观众,然后再在无形当中加入我们想要为森高桑立起来的风格路线,让观众潜移默化的接受。”

“如果一下子推倒一面墙,就会招来麻烦,但是,不动声色地一块砖接一块砖的替换,最后仍会达成我们的目的。”

这种手法,可以说是无形当中把观众耍得团团转了。

身为幕后人士,一方面要非常尊重观众,那才是衣食父母。但是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如何去捉弄观众。

观众就像是进了恐怖屋的客人,一边被吓到哇哇大叫,一边又享受那种被吓到哇哇大叫的感觉。不让客人害怕的恐怖屋是失败的恐怖屋,不把观众耍得团团转的企划不是好企划。

森高千里的执行制作人听岩桥慎一说着他的打算,又是佩服,又有那么一点觉得他“有点贼”的感觉。但不管怎么说,要是按照这个计划来,也让人安心了不少。

对计划心中有数,接下来就要看选曲会要怎么开,准备什么样的曲子了。

等到森高千里的宣传期进入后半段,选曲的事就要准备个七七八八,行程一旦松下来,可以无缝衔接到新单曲的制作当中。

但在那之前,首先还是要把他匆匆而来,带过来的这个点子给拿到台面上来。

……

岩桥慎一丢下一个让执行制作人大呼厉害的点子,后续要如何去操作,又如何去打点,这些都是华纳先锋以及森高千里的事务所要去做的事。

他只管出主意,不用考虑要如何去实现它,这种点了炮仗就跑,但仍能把人给吓一跳的感觉,着实是美滋滋。

执行制作人把他的点子在之后的会议上拿出来,团队里的人,包括坐镇的公司董事,都让岩桥慎一这个宣传的主意给惊了一把。

怎么就能想到把宣传放到这上面来呢?

这样的点子,乍一听有点不切实际,但仔细想一想,又有相当大的操作空间,不提的话还好,一旦这么说出来,摆在台面上讨论,就让人没有办法再移开视线。

时代这个词听着既严肃又高大上,但实际上是和人息息相关的,时代造就人,人也造就时代。既然如此,借时代感来宣传又有什么不可以?

这样的宣传手法固然厉害,同样的,执行起来也不是件易事,因为这等于是把手伸到了音乐的领域之外,要去打点和疏通的,都是之前不怎么接触的那些人。

但是,要进行这样的一次宣传虽然困难,这个点子的光芒却又显得那么耀眼,让人不去一试就觉得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