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信绍步那么一说,伐多罗了然,但还有一个疑问:“宣化军吃不下我的一万人,我的兵是怎么没的?”
“如果鞥要吃,也吃得下,不过没必要。”申式南道:“去达贡的一万兵马,出城四十里后,就悄悄绕回来了。”
“频耶伐流在宣化军大营,不在宫里?你们早就知道我的计划?我没想到,你们会这么快回来。”伐多罗更多的疑问一个个冒出来。
“不如我一下子回答你所有的疑问吧。”申式南道:“前天我们还在回来的路上,就接到消息,你的人有异常调动。于是我设下计策,以筑城的名义,在昨天,将频耶伐流的一万人调去达贡,又将频耶伐流暗中接到宣化军大营。”
“东北的僧众叛乱,苏将军故意只带四百兵去,目的就是借你的兵杀了那些叛乱的僧众。嗯,没错,现在所有人都认为,那二百多僧众,是你的人杀的。”
“至于我,叛乱僧众和你的区区八百兵,还不值得我亲自跑一趟。”申式南道:“现在,你总该明白,为何我要在大营门口就发火,训斥兵士,又下令发兵东北了吧?都是演戏,为了让你放在营门口的探子看到听到。”
“你想以八百兵卒的代价,吸引我宣化军悉数出动。我确实也下令只留三百人守营,可实际守营的有一千四的宣化军,以及频耶伐流的一万人。你的人一冲进宣化军大营,我的人的就开始瓮中捉鳖。”申式南道:“这才是正儿八经的瓮中捉鳖。”
“你……你们明人果然很会骗人!”伐多罗半天才挤出一句话。
申式南呵呵一笑:“首先,这叫兵不厌诈。其次,这叫胜者为王。我就想不通了,如果你诚心归顺明军,起码富足安乐的日子是有的,干嘛非要自己当个土霸王呢?”
“你看,你们族人养的牛群马群,只要是膘肥体壮的公牛公马,母牛母马都是随便交随便配吧?干嘛那么贪心,非要去当个猴王,让整个猴群的母猴子都归你呢?”申式南连连摇头:“猴王只有一个,争夺猴王,失败的下场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说罢,你,想要什么下场?”
“你说得对,我确实贪心了。”伐多罗惨然一笑,慢慢摸出随身短剑,插入自己心口:“这就是我的下场。曾经,我也想踏踏实实辅佐频耶伐流。都怪巴盛温和他表哥蓬猜这两根搅屎棍……”
“嘶~”申式南倒吸一口气。伐多罗选择自裁,倒也是条硬汉。可他对自己下手快了点,刚说出是受巴盛温和他表哥蛊惑,就咽气了。
不过,关系也不大。罗依既然说出有安南人在搅和,应该已经查得差不多了。
铁鹰卫有了官面身份,很多事情办起来就会顺手得多。要不然,何银屏也不会察觉到伐多罗手下兵马的异动,并快马报知申式南。
勃固公馆这边刚收场,出城的宣化军也回到了营地。经过审讯,蓬猜、巴盛温和一个叫弘忍法师的僧人,的确是安南人。
三人都是郑可的人。郑可是黎利的同乡,黎利建大越国后,他被封为县侯,与阮廌、黎察、范文巧和丁列等人,被赐穿红绯特权服饰。
黎利的儿子黎麟继位后,朝政把持在黎察手上。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可被贬为地方官。
为了东山再起,郑可开始寻求外援,招募了十三人,分别派至大明、暹罗、占城、老挝宣慰司、八百大甸司和大古剌宣慰司。
十三人中,除了年纪还小的巴盛温,人人精通大明官话,能说会写。巴盛温会一些,但不多。弘忍是游方僧人的。三人是一同上路的,并没有见过其他十人。
蓬猜本来是要去八百大甸,但三人都走错了路,穿过老挝司后,一路向南到了暹罗,这才发现走错了。于是三人往西北走,到了大古剌,在一座寺院避雨时,寺内僧人听他们说的是大明官话,便留三人吃斋谈佛。
弘忍精通唐宋佛法,寺院盛意邀请他留下。弘忍当时心想的是先留下一段时间,再去八百大甸。没想到他佛法造诣颇高,一路升迁,成了寺院一人之下百人之上的法师,就此再也没走成。
蓬猜能打,又懂大明官话,很快混成了伐多罗的心腹。两人混得好,早忘了郑可的任务。巴盛温混得惨,对郑可充满恨意,也选择忘记任务。蓬猜和弘忍担心他告发,经常时不时接济他,帮他找了个通事差事,日子比起普通人来说,还是好过得多。
直到林美元带着很多明人来到勃固,巴盛温无意中听到明人带来的消息,郑可已经大权独揽,并刚刚打赢了与占城的战争。
明人的消息很灵通,再一打听,得知了安南国内的形势。原来,成年后的黎麟为夺回权力,与郑可结盟,以谋反罪名将黎察逮捕赐死。黎察倒台,郑可崛起,开始铲除异己,就连早年垂帘听政的太后阮氏英都要避其锋芒。
事实上,汉唐以来,安南从未安分过,总会时不时侵占周边。这几年,安南陆续对老挝司、车里司、占城,甚至云南、广西等周边各地多次用兵,一度占领很多城池。
巴盛温担心安南打下占城和老挝,再打到大古剌,于是找到蓬猜和弘忍法师。
三人都担心郑可真的率军打过来,而自己三人这些年,除了享乐,根本就没为他做过什么事,害怕郑可秋后算账,觉得要做点什么,到时候好交差。
就在这时,申式南下令清理僧道,拆除寺观,激起了僧人的不满。
三人决定以此为契机,鼓动僧人作乱,同时由蓬猜游说伐多罗,说安南已经准备攻打老挝,大古剌不如与安南联盟,同时发兵老挝,打下老挝后,一边分一半。
这才有了巴盛温聚众到新营地门口痛骂妇人,弘忍法师蛊惑僧众叛乱的事。为的就是希望百姓和僧众起来反对明军,反对信绍步,推伐多罗上位,好到时候与安南左右夹击老挝。
事情清楚后,三人连同擒获的其他头目,全在城东北的寺院外,与所有叛军尸体一起烧了个干干净净。
申式南去底马撒的这一个多月,缅甸司到大古剌的驿站已经建立起来。次日,朝廷的文书和各地的信函陆续送到申式南手里。
朝廷这次发来的文书,主要是对王炬的升赏,王炬多了一个巡海使的身份。
他这个身份,其实一点也不突兀。只因之前的密折中,申式南就提议开放海禁,允许民间商船和官船出海。可能还是有其他大臣反对开放海禁,毕竟,官船出海得利巨丰,那些人怎肯轻易让民间商船与自己争利。
官船牵涉的利益太多太广,就是朱祁镇与王振也拿那些人没办法。你敢强行下旨,下面办事的人,绝对敢把好事办成坏事,到时候,黑锅还是扣到朱祁镇头上来。
朱祁镇是用给王炬巡海使这事,隐晦地向申式南表明,他是支持开放海禁的,但眼下时机还不成熟。
申式南一番思索之后,也懂了朱祁镇的意思。他心里很不屑,也明白朱祁镇不过是没有完全下定决心罢了。
此事也并非坏事,至少,王炬有了巡海使的身份,伊洛船队出海就名正言顺了。
万事俱备,只欠海船。
朝廷从广西府和广南府抽调的流官,要开春后才能来到大古剌。不过,申式南根本不在意,没有流官,他自己委任官员更能治理好各宣司。
申式南问朝廷要流官,不过是为了顾全朝廷颜面。
这一天,申式南把自己关在屋里,专心写奏章,将底马撒宣慰司与大古剌宣慰司合并的事报了上去。写完奏章又写了好几封信。
缅甸司局势已经稳定,申式南稳住了八百大甸司后,就写信回去,让钱樟落到阿瓦明德庄来相会。
如今,大古剌也欣欣向荣,达贡筑城已经开始。宣慰司官署届时要搬到达贡,勃固新建的官署依然有用,因为勃固将作为大古剌的副治所,未来要成为古剌府下辖的勃固县。
驿站也要建到针路,针路到勃固,也将开通商船。
安排好一切,腊月初九,申式南率宣化军出发,前往老挝司治所南掌(今老挝琅勃拉邦),中途在八百大甸司过年。
“大人,思机法窃据孟养,为何不先收服孟养司?”路上,言婴忍不住问。
这一次,言婴没有留在大古剌。申式南和言婴制定的策略,信绍步会坚定执行。